
今日关键词:松美术馆 徐冰 巴黎圣母院 顾恺之 《洛神赋图》 康有为 徐悲鸿
1.【萧勤回顾展在松美术馆开幕】3月12日,华人抽象艺术大师萧勤在中国的回顾展“宇宙人萧勤”于北京松美术馆开幕,此次松美术馆展出了贯穿萧勤七十年生涯的作品——涵盖“中国”“欧洲”“美国”时期的创作,主题一路延伸并飞越至浩瀚的“宇宙”,并且首次呈现了萧勤的数字沉浸式作品。著名的华人艺术家萧勤先生是少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活跃至今的抽象大师;作为“东方画会”的发起人之一,萧勤1961年在米兰发起“庞图国际艺术运动”,是现代艺术史上重要的理论家与活动家。
“宇宙人萧勤”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雅昌艺术网
2.【全国首个专业公共艺术博览会将于广州启幕】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将于2021年11月19-22日在保利世贸博览馆启幕,这将是全国首个在专业展馆举办的公共艺术博览会。一万平方米的展出面积将呈现5大主题展区,包括数字艺术装置、当代雕塑、美学生活/潮玩主题专区。本届公共艺术博览会将展示公共艺术成果与城市空间艺术,在阐述公共艺术与城市美学的和谐发展的同时呈现公共艺术的多元性,试图链接艺术与当代生活的种种可能。活动期间将举办多场专业论坛活动,从而对全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一定的前瞻性、方向性和引领性。
广州公共国际艺术博览会海报
图片来源:雅昌艺术网
3.【新书《徐冰》即将出版】据悉,由北京大学出版社组织策划的新书《徐冰》将于本月出版。该书由策展人王晓松、冯博一编著,当代艺术家徐冰本人提供资料并审定内容,是一部带领大众走近徐冰创作世界的权威之作。《徐冰》一书从三部分对徐冰的艺术进行了最为全面的梳理:创作动机和来源、九个系列60余件/套作品的图文介绍以及对徐冰艺术方法的综合性分析。附录索引则集中了有关徐冰作品、研究文章、出版物及个人年表等基础信息,以便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和研究。书中不仅囊括徐冰对艺术界曾产生重要影响的代表作,同时辑入许多此前鲜为人知的各种作品实验、创作文献和思想片段,向读者描述了当代艺术的基本形态以及艺术在扩展人类认知力中发挥的作用。
《徐冰》封面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4.【修复巴黎圣母院需近千棵百年橡树】当地时间3月5日,法国文化部长罗塞琳·巴切洛宣布,巴黎圣母院的保护工作结束,修复工作正式开始。据悉,法国政府在2020年做出决定,计划使用相同材料来修复巴黎圣母院的标志性尖顶,为此需要约1000棵树龄在150岁至200岁的橡树。政府将从法国国内的国有林地和私有林地内寻找合适的橡树,并接受来自海外的捐赠。
罗塞琳·巴切洛选定第一棵将用于修复
巴黎圣母院尖顶的橡树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顾恺之
顾恺之(约346-407年),字长康,小字虎头,生于晋陵无锡,他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据记载,他作画数年不点眼睛,人问其原因,他回答:“四体妍女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同时他也擅长以绘画艺术的语言来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最为知名的是在瓦官寺绘制的维摩诘壁画,还有三件流传下来的绘画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的摹本,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仁智图》。
《女史箴图》(局部)/顾恺之/绢本设色/
24.8×348.2cm/东晋/大英博物馆
(图片来源:中华珍宝馆)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作。曹植以优美动人、气脉一贯的赋文创造了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用以抒发作者失恋的感伤。古代一些画家曾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流传下来的《洛神赋图》有几种摹本,其中以故宫藏的一件较为古朴。绘画以故事的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画卷,画面人物之间的情思主要不是依靠面部表情来显露,而是依靠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展现出来。画中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表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惯长情意,表现出顾恺之概括为“悟对通神”的艺术主张。
《洛神赋图》(局部)/顾恺之/
绢本设色/27.1×572.8cm/
东晋/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片来源:中华珍宝馆)
1.【曾小凤:康有为、徐悲鸿、陈师曾与五四时期的“中国画”批评】
曾小凤,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透过五四前后康有为、徐悲鸿、陈师曾对“中国画”的批评性关注,可见中国画在五四时期遭遇价值危机的同时,也正是它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时刻,尽管是以一种被迫按照西方标准自我改良的革命之路。这一现象突出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在近代中西文明碰撞与冲突中的“失语”境地,这里牵涉到晚清和五四两代学人基于不同身份立场、价值观念和文化期待对于“中国画”的认识和价值判断,被改变的不仅是画法、风格形式,更是中国画的基本格局和主体精神,乃至美术的性质和命运。
原文载于《美术研究》2021年第01期
《嵩献英芝图》/郎世宁/
绢本设色/242.3×157.1cm/
1724年/故宫博物院
图片来源:中华珍宝馆
2.【胡晓娟:歌剧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的统一性】
胡晓娟,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的统一性,作为戏剧与音乐关系的集中体现,乃歌剧创作的基本原则。音乐结构诠释戏剧结构,并通过音乐结构的戏剧张力表现戏剧矛盾冲突;戏剧结构规定音乐结构,并为音乐结构提供戏剧张力和结构逻辑;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互为实现方式,最终使歌剧成为以音乐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和外在呈现的戏剧样式。这种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的统一或戏剧性的音乐呈现,亦是歌剧创作的理想状态。
原文载于《音乐艺术》2020年第04期
北京曲剧《龙须沟》剧照
图片来源:国家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