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大运河不仅是运送物资的重要通道,更是文化交流的纽带。如今,随着研学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公众对研学游的期待与要求日益提高。各地正积极探索如何以创新方式展现大运河文化,让研学之旅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
连日来,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迎来了众多研学旅游团队。许多家长带着孩子观赏精美的非遗作品,了解大运河商埠文化,体验手工艺品制作。
大运河研学旅游以创新的传承方式,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2024年10月,北京市通州区、河北省衡水市、浙江省绍兴市等全国13个地市的文旅部门发起成立“大运河研学旅游联盟”,进一步深化区域间的合作,打造更多高质量研学旅游项目。
在北京,研学机构根据学生的不同学龄阶段,针对性开发研学旅游课程,确保“游有所研”“旅有所学”。
2024年,一场穿越大半个中国的研学之旅在北京市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学生中引起了深深的共鸣。在这次旅途中,该校学生孙昊博首次站在了碧波荡漾的丹江口水库大坝之上,内心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他在课本上首次了解到,北京的饮用水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此地。通过这场研学活动,学生们饮水思源,以水为纽带,走遍了南水北调的东线和中线,在行走中对话山河,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魅力。
“研学旅游课程的开发,不是让青少年去一个地方进行简单的体验,而是让他们在广阔天地中放飞梦想、深入思考,在体验中产生使命感,培养其探索世界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组委会主席程颢认为,研学课程应顺应时代需求,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为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定制不同内容,营造多元化的研学场景。
在程颢看来,当前,研学旅游市场面临一些挑战,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青少年在研学旅游中仅能体验到表面的东西,缺乏深层次的文化获得感。研学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仅要有简单的兴趣激发,更要有深度的思考以及情感教育。只有这样,青少年在旅游过程中才能拓宽视野、深化思考,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收获。
为此,程颢发起了“壮游大运河”研学活动。活动挑选了京杭大运河沿线的一些自然景观、人文古迹等,研发了历时11天11夜、行程1800公里的亲子同行大运河研学活动课程。该活动从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出发,途经苏州、扬州、曲阜、泰安等城市,最终抵达北京。在每座城市,孩子们都在家长的陪伴下,在特定的取水点使用专用的小玻璃瓶取水。他们沿途不仅进行了运河水的环保考察,还收集了6个城市的水样汇聚在一起,最后洒在长城上。
为了防止“只游不学”,该活动融入文化元素,以朱自清的《背影》为题,在研学之旅启程前,研学团队为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作业:绘制一幅自己与父亲背影的画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他们的作品被精心制作成雕版,并由孩子们与父亲共同印刷。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参与学员与《背影》这篇散文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话,更让孩子们与家长有了一段深刻而难忘的经历。
过去几年,许多人跟随“壮游大运河”活动的脚步了解大运河、爱上大运河,开始传承大运河文化。程颢说,通过深入挖掘和提炼,研学课程能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文化认同。
在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梅花岛上,衡水市第二中学的学生们正在进行识鸟大赛,他们几人一组,在规定时间内观测拍摄到的鸟类数量;在董子故里文化旅游区,孩子们通过参观展馆、聆听国学课、体验传统礼仪等活动,学习董仲舒的生平和儒学知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衡水市,当地依托丰富的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出生态研学、文化研学、航空研学等多个研学主题,让研学旅行成为学校之外的“大课堂”。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学需求,故城县规划了“运河古邑、文墨书乡、工农智兴、红色征程”四大研学主题线路,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研学选择。
“衡水市通过深入挖掘董子文化、运河文化、古冀州文化,系统打造了研学旅游产品体系,探索研学旅游新模式。故城县近年来以文旅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打造了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董子学村‘儒学教化研学园地’等一批新项目,文旅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才说。
许多大运河沿线场馆通过构建虚拟与现实的立体互动体验,以期更加深入地讲述大运河的故事。在浙江省绍兴市的浙东运河文化园,借助高精度的数字复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再配合智能互动装置,古运河的壮阔景象、古桥的静谧之美以及沿岸古建筑的韵味,被赋予崭新的生命与色彩。
记者了解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绍兴浙东运河博物馆、壮游人生等场馆和机构都在研学活动中使用了“研学大运河云平台”,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学模式。数字化平台的引入,也带来了精准研学。在研学前,有行程确认、课程活动的选择、行前预习、行前安全教育等颇为繁多的事项需要落实;在研学中,有大量的场景需要记录;在研学后,有研学报告、研学评价等许多评价文件需要生成。数字化平台的使用让这些烦琐的工作变得更为便捷。例如,青少年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评价研学导师和各个景点,这些数据都将为未来的研学旅行提供宝贵的参考。同时,平台也可以根据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相关记录生成一份可视化成长报告,让学生在研学中的成长看得见。目前,很多研学机构引入了电子报告系统。该系统使得家长、青少年和老师都能够分享和交流,使研学过程更加高效,确保研学安全意识得到加强。(王伟杰)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