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题:走出三大盲区 抗击泌尿肿瘤
新华社记者李恒
“不痛不痒”的腰部不适、间歇性血尿、排尿费力……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可能是泌尿系统肿瘤的早期信号。
我国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泌尿系统肿瘤呈逐年上升趋势。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专家提示三大认知盲区,助力公众科学抗癌。
——盲区一:“不痛不痒”就是没病。
秦先生体检发现尿常规异常没当回事,三个月后因无痛性血尿就医,被诊断为晚期膀胱癌伴转移。他难以接受:“我身体一直很好,怎么一下子就是癌症晚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助理、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张崔建指出,膀胱癌是一种由膀胱黏膜上皮细胞形成的恶性肿瘤。绝大部分患者首发症状仅为肉眼血尿而不伴有其他症状,常被误认为“上火”或“尿路感染”。随着病情进展,膀胱癌可能会扩散到其他部位,从而危及患者生命。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助理、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张崔建正在接诊患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供图)
近年来前列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55岁以内人群发病有显著增加,早期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沈益君说,长期吸烟、肥胖、有家族遗传史及高血压人群等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做泌尿系统超声和尿常规检查。若出现无痛性血尿、排尿习惯突然改变、持续腰背部隐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体检时若出现尿潜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异常症状,需进一步排查。
——盲区二:手术切了就能一劳永逸。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虞巍指出,膀胱癌即便早期通过微创手术切除,仍有超30%的患者可能在术后5年内出现复发,恶性度高的肿瘤复发率更高,所以术后定期复查随访非常重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虞巍正在接诊患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供图)
所有恶性肿瘤都有复发和转移的风险,现代医学已建立起包含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放疗等多维度的综合治疗体系。专家建议,膀胱癌患者需定期进行膀胱镜检查,肾癌患者术后每3至6个月复查一次。对于病理检查显示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患者,术后通常需要根据病情进行辅助治疗。
——盲区三:男性才得泌尿肿瘤。
统计显示,膀胱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病。临床中有不少女性患者认为只有男性才会得泌尿肿瘤。
“特别要注意,女性若出现无痛性血尿症状,需及时排查泌尿系统疾病,避免被误诊为妇科问题。”张崔建提示,女性应每年进行规律规范体检,并针对性检查尿常规和泌尿系统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疾病。
泌尿肿瘤并非不可战胜,破除认知盲区、科学防治是关键。
张崔建特别提醒,年轻人应避免久坐、长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前列腺癌家族史者建议提前进行筛查;若出现排尿困难、血精等异常症状,应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