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新疆油田玛湖1井区二氧化碳驱油实验区的6口注气井正在有条不紊地将液态二氧化碳注入三千米深的地下,让二氧化碳成为原油的“增压器”“润滑剂”,提升地层压力,助推更多原油流向采油井口,增加油井产量。
新疆油田玛湖1井区MHD1007井正在注入二氧化碳。邵洪涛 摄
该试验区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四周是广袤的戈壁与密集的采油机,俗称“磕头机”。该油田属于敏感性致密砾岩油藏区,油层中岩石间隙狭小,同时属于强水敏油藏,利用传统“水力压裂”方式开采,会导致水与粘土矿物反应,堵塞原油采出的孔隙,不利于原油开采。
新疆油田玛湖1井区MHD1007、MHD1014井正在进行二氧化碳注气试验。蒋剑 摄
进入实验区后,一辆运输二氧化碳的槽车、二氧化碳储罐、增压的撬装设备、注气井在地上有序排布着,为液态二氧化碳进入地下与原油相遇做准备。其中引人注目的当属运输管道上包裹着的厚厚的白霜,代表着零下20℃的液态二氧化碳经CCUS技术处理后,正在源源不断涌向地下。
新疆油田玛湖1井区二氧化碳驱油试验区工作人员正在二氧化碳注入现场巡检。邵洪涛 摄
CCUS技术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系列技术的统称,包括碳捕集、碳输送、碳利用、碳封存等系列技术运用。实验区主要利用CCUS技术来驱动原油开采,将从化工厂购买来的液态二氧化碳经过高压泵增压后注入油层中,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动能,将更多原油“挤”向井口,提高原油采收率。
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后,就像水里注入二氧化碳一样会形成汽水,拧开瓶盖后汽水就能喷出来,产生更大动能。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工程师秦明介绍,“这是第一次在新井上进行二氧化碳驱油开采实验,预计开采后原油采收率能提高到20%以上。”
从10月25日开始,试验区的6口注气井每天会注入300吨的二氧化碳,相当于1.67万棵树一年吸收消耗的二氧化碳量。进入地下与原油相见的大多数二氧化碳将永久在地下埋存,还有少部分会随着原油开采流出井口,届时会再次将它们从原油中“剥”离回收,重新注入地下反复利用。
据了解,CCUS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为新疆油田加快绿色油田建设提供一条新的可复制的经验。(张琪 邵洪涛 通讯员: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