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7月4日电题:人道之舟 博爱之船——写在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第9次执行“和谐使命”任务之际
黎云、李伟欣、刘博
忠诚、责任、荣誉、和平。
在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会议室内,这条“船训”镌刻在最显眼的位置。
7月3日上午10时,浙江舟山。“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搭载126名医护人员和1架舰载救护直升机,第11次解缆起锚远赴海外。
这一次,它的目的地是基里巴斯、汤加、瓦努阿图、所罗门群岛、东帝汶。其中,基里巴斯、所罗门群岛是“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的首访。
生命至上、命运与共。2008年入列至今,“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总航程26万余海里,先后到访43个国家和地区,为25万余人次提供医疗服务。这艘中国海军的“大白船”,生动诠释了中国军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医院船又被称为“海上流动医院”,伴随海上作战医疗救护需要诞生,主要使命就是充当一支机动、灵活、快速反应的海上医疗救护力量。
2008年,“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加入中国海军序列,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远海医疗救护能力的国家之一。深海大洋,成了卫勤练兵备战的新课堂。
伴随“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的入列,海上立体救援实兵演练、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救援演练逐渐成常态。
第一次进行全面的医疗设备升级换装;第一次环非执行任务;第一次深入当地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上,汇集了一批优秀的军医,有的还是全国知名专家。
这些年来,“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和平鸽,衔着橄榄枝飞向世界各地。
2010年,医院船第一次执行“和谐使命”任务。在首站吉布提共和国贝尔蒂医院,医生卢旺盛和刘鹏遇到一名生命垂危的患者,必须开颅才有可能挽救生命。
在当地,开颅属于禁忌。回到船上,卢旺盛和刘鹏将情况向院长作了汇报。院长下定决心:“任何禁忌在生命面前都应该让步。”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手术成功完成。患者的生命之灯被重新点亮,成为当地传奇。
这些年来,对“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最多的赞美是“感谢中国”,最多的评价是“中国是好朋友、好兄弟”,最多的期盼是“你们什么时候能再来”。还有人说,除了长城、大熊猫,“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三张名片。
2015年,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帕皮提港。
送别“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的仪式上,一位民众代表把一个大海螺放在时任指挥员管柏林手上。他说:“当海螺吹响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中国朋友。”这一年,是“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第5次执行“和谐使命”任务。
在孟加拉国,第一个“和平宝宝”阿里法·沁在“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诞生,孩子的父母还和麻醉科医师盛睿方建立了深厚友谊。多年之后,医院船再访孟加拉国时,沁和妈妈专程登船拜访这位“中国妈妈”。
2022年11月,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第7个“和平宝宝”在医院船上出生。孩子的父母为小宝宝取名:方舟。
在多米尼加,一名女患者右耳拳头般大小的瘢痕疙瘩被成功切除,重拾美丽和自信。在菲律宾,护士长蔡伟萍寸步不离两岁的马利萨,输液,喂药,还不时用酒精棉球给孩子擦额头、腋下。在格林纳达,“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抵达当晚,眼科专家石芊治好了老人格瑞斯林的白内障……
洁白的船身,红十字标识,相比战舰的冷峻和威严,“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展示着我负责任大国形象和中国海军开放自信良好形象。
在东帝汶,退役老兵卢杰罗在战争中右肩后部中弹,26年来饱受疼痛折磨,前来求助中国军医。
经过一系列检查和会诊,卢杰罗的肩膀里,居然还存留着一块3厘米长的弹片。
为了取出这块嵌入人体26年的弹片,军医们做了缜密细致的手术方案,并成功实施了手术。出院时,卢杰罗说:“在这艘没有导弹、大炮的军舰上,我感受到的是和平的福祉。”
正如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所言:在播撒大爱的航道上,“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始终把“生命至上”举过头顶,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世界版图上绘出“心形”航迹,成为世界人民心中的“生命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