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问题观察员 邢宇
最近中国街头的外国人变多了。在北京王府井,一群法国人围坐着看另外两位法国人表演,差点让人分不清到底谁是外国人。在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东方明珠、豫园等景点,放眼望去,处处都是外国面孔,如果没有商店的中文招牌,光看街景会以为自己身在欧美。
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外籍人员出入境达到1307.4万人次,同比上升305.2%。在部分旅游平台上,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的“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过100%。来华外国人较多的国家既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英国等欧美国家,也包括俄罗斯、越南、缅甸等与我国毗邻的国家,以及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的国家。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情好客的中国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外国人在中国不“见外”。
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2023年7月26日,中国恢复对新加坡、文莱持普通护照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人员15天入境免签政策。2023年12月1日,中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2024年3月1日,中泰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2024年3月14日,中国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6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中国还决定对法国等12国公民短期来华的免签政策延长至2025年年底。截至4月底,上述免签国共有98.9万人次外籍人员免签入境来华,占到相关国家来华人员总数的六成多,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各项便利化举措推升来华热度。今年1月11日,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出便利外籍人员来华5项措施,进一步放宽来华外籍人员申办口岸签证条件。在入境游持续复苏下,中国政府在优化入境支付便利问题持续发力,打通外籍人员入境后面临的堵点难点。北京市各级政府的官方网站出台了多语种的上百个指南视频,如“How Beijing”“外国人走流程”等,教外国人如何使用移动支付、办手机卡、坐地铁。今年一季度,上海已部署外卡POS机超4.5万台,核心商圈、机场码头、地铁车站、三星级以上饭店、3A级以上景区等实现外卡POS机全覆盖,同时优化了外卡自助取现、外卡内绑和投放零钱包等服务。多部门齐发力,持续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在华工作、经商、学习、旅游和生活的便利度。
在“72/144小时过境免签”“单方面免签”等利好政策“诱惑”下,不少外国人在北京、上海等地城市漫步,“解锁”中国内地游,并在TikTok和优兔(YouTube)上分享自己在中国旅游的Vlog。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们的故事给予了观察中国的全新视角,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饱满生动。
加拿大全职旅游博主Steve和Ivana夫妇因为长期被灌输和中国有关的负面新闻,旅行之初曾经非常紧张,但在上海待了6天后,他们彻底放下疑虑,开始拥抱一个真实的中国。在近半年时间里,他们相继打卡中国澳门、中国香港、重庆、西安、哈尔滨,通过Vlog展示真实的中国,视频在优兔上的播放量已接近600万次。
澳洲网红Josie第一次来上海时,担心拿出相机拍摄会被阻拦,但这种事并没有发生,她用镜头记录了许多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暖心时刻。美国夫妇Wynns来到中国云南旅游,直言这可能是他们见过最美的城市。
来自意大利的斯蒂法诺·米拉贝拉在中国旅游后说:“在真正走进中国之前,我听到过一些有关中国的刻板印象。但到中国各地旅行时,大家都在对我微笑,乐于和我交谈。当我遇到困难时,每次都能得到当地人的帮助,而且大家从不要求回报。我期待着再次到中国旅游。”
来吧,来中国!一个开放、自信、好客的中国正在向世界敞开怀抱,欢迎各国朋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中国,用自己的耳朵倾听中国,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中国,感受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中国人民期待着通过交流与各国人民增进了解、建立互信、深化合作,携手构建一个更加生机勃勃的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