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2日电(刘睿祎)5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债券市场设立“科技板”的进展比较顺利。目前市场各方响应积极,多家机构已经注册或已经发行了科技创新债券,现在有近100家机构在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超过2500亿元。“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密切关注、继续推进,共同建设好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同时持续完善配套支持机制。”
朱鹤新指出,此举实际上是解决一个重点难点问题,即股权结构在“募投管退”当中最前端的“募”的问题。
他表示,为提升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支持的适配性,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科技部、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建立了债券市场“科技板”,在继续服务好科技型企业的基础上,支持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丰富科创债券产品体系。
朱鹤新说,这次把科技型企业发行的债券单独拿出来,并在债券发行交易制度上作出差异化安排,主要体现在六方面:一是支持发行人灵活分期发行债券;二是简化信息披露的一些要求;三是自主设计含权结构、还本付息等债券条款;四是减免债券发行交易手续费;五是组织做市商提供专门做市报价服务;六是推动评级机构创新设计专门的评级方法。“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已经发布公告,具体措施正在落地中。”
债市“科技板”将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朱鹤新指出,在这三类发行科创债券的主体当中,最需要给予支持的就是股权投资机构。股权投资机构在支持科技创新,特别是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股权投资结构是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重要力量,但股权投资机构本身是轻资产的,长投资周期的,靠自身发债融资期限比较短,融资成本较高。通过这样一个“科技板”,可以解决期限短、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债券市场“科技板”将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由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通过担保增信、直接投资等方式,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市场增信机构合作,共同分担债券投资人的违约损失风险,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为激励创投行业提升服务能力,工具将重点支持排名靠前、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发行债券。希望通过这样的工具创新,能够给市场化的股权投资机构拓展一条资金渠道,解决募资难的问题。
新举措落地 机构反响热烈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从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对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提出13条具体举措。同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推出科技创新债券构建债市“科技板”的通知》,正式推出科技创新债券。
上述新举措落地后,银行业金融机构迅速响应,多家银行第一时间参与发行、承销。业内专家指出,此举标志着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我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迎来新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杭州银行等十余家银行披露,陆续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科创债。
在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率先落地首批科创债,发行规模200亿元。募集资金将通过贷款、债券、基金投资等多种途径,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农业银行5月9日发布消息称,该行承销市场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并于5月15日宣布,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200亿元科创债,期限为3年期,利率1.65%。
中国银行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称,该行5月9日协助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以及部分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完成首批科技创新债券承销发行,规模共计385亿元。
交通银行表示,该行于5月13日成功发行首批金融机构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为200亿元,此次发行共吸引近90家机构参与投资,认购倍数为2倍。
在政策性银行中,国家开发银行率先跟进。该行发布消息称,5月9日,在央行指导下,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三家金融基础设施机构成功发行首批3只科创债,合计规模200亿元。
在股份制银行中,5月13日,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于2025年5月13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公司2025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总额为100亿元,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为1.66%;浦发银行于5月14日披露,该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于2025年5月12日完成簿记建档,5月14日发行完毕,发行总规模为150亿元,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发行利率为1.66%。
在城商行中,杭州银行率先成功发行50亿元科创债,债券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为1.67%。此外,中信银行、上海银行、浙商银行、徽商银行披露了科创债发行公告,计划发行规模分别为100亿元、50亿元、50亿元和50亿元。
《公告》新增支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同时发行主体增加了准入情形,并允许科技型企业通过母公司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较此前发行条件明显放宽。对此,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郭燕表示,发行主体的增量扩容将带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并吸引更多科技型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
积极参与承销 发力科技金融
《公告》发布后,银行业金融机构陆续公布其承销情况与进展。其中,在银行间市场首批36单科创债中,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主要承销方。
工商银行方面表示,该行积极承销和投资首批科技创新债券,高效满足客户在科技领域的融资需求。在首批公告发行的36个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类项目中,该行担任主承销商的项目为12个。
中国银行于5月9日协助立讯精密、吉利控股、牧原股份、上海新微等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以及部分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完成首批科技创新债券承销发行,规模共计385亿元,由该行担任主承销商项目达16个。
建设银行表示,最先落地的首批科技创新债券中,该行成功承销其中8期债券,涉及的企业包括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科技型企业,以及3家股权投资机构。
邮储银行表示,5月8日,由该行承销的4单科技创新债券启动发行,其所承销债券的发行主体不仅包含金融机构、地方科技型企业,还包括民营企业以及股权投资机构,助力拓宽了科技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导社会资本精准投向硬科技领域。
中信银行介绍,由该行主承销的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达15单,其中,该行发挥主导推动作用的牵头承销项目9单,锚定新质生产力,引流债市资金精准滴灌高端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先进制造、农业现代化等战略关键领域。
光大银行表示,该行主承销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7单,发行主体包括科大讯飞、万华化学集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科技型企业,以及苏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金合盛控股有限公司2家地方国有股权投资机构。
除此之外,招商银行、浙商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城商行也相继公布了承销科创债的情况。东吴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勇表示,在政策引领下,债券科技板将成为未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之一,科创债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