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6月3日电(唐滨妮)“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近日,新华网随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赴江苏调研,了解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如何发挥业务功能作用与综合金融优势,在持续探索“金融为民”的金融保险实践过程中,助力当地政府部门落实养老金融与普惠金融两篇大文章,形成颇具影响力的范式样本。
服务大局 全面参与社会管理工作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人寿寿险江苏省分公司坚定做强保险主业,核心业务指标全面实现正增长。报告期内,总保费跨越700亿元新平台,成为中国人寿系统最大的省级分公司和江苏保险行业最大的市场主体,同时也是全行业首家年度保费突破700亿元的省级分公司。
成绩单的背后是中国人寿寿险江苏省分公司笃定金融为民的政治立场,努力在践行金融为民中找准坐标,将自身发展与服务大局有机融合,用心用力用智为推动“卓越江苏”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举措。
中国人寿寿险江苏省分公司全面参与社会治理,推进民生重大项目落地,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统计数据显示,其承保了江苏36个基本医疗统筹地区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政府医保经办业务市场份额超90%,服务参保群众达3200万人;在已开办长期护理保险业务的13个地市累计参与项目29个,基金规模超8亿元,有效缓解失能人员家庭经济负担。
为进一步打通基层医保经办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中国人寿寿险南京市分公司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打造国寿典型模式”为宗旨,积极响应南京市医保局《关于推进南京“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延伸服务工作方案》,在全市打造11个“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延伸便民服务点。为参保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和信息变更登记、参保信息查询,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备案3大类12子项服务。
“真的出乎意料,申请不到一个小时就收到了保险理赔款。”苏州沈女士表示,家中老人不慎跌断肋骨,就医后她代为在“苏周到”APP上申请理赔,过程中提交资料简单、操作便捷,到账迅速。
沈女士口中令人出乎意料的便捷赔付,是中国人寿寿险苏州市分公司紧扣民生主题,打破数据壁垒,着力探索理赔模式创新可能性,直接参与、配合推进的苏州市商业医疗保险“一键式快赔”项目。
该项目于2023年10月接入苏州城市生活服务总入口“苏周到”APP上线运行。截至今年4月末,中国人寿寿险苏州市分公司已成功办结“一键式快赔”项目理赔828件,赔付总金额25.31万元,从理赔资料提交成功到赔款到账平均用时0.7天,较项目运作之前的赔款到账时效(1.27天)缩短了44.1%。
聚焦普惠 持续做优产品服务
“我母亲有高血压、糖尿病,每年平均住院三次以上,听社区介绍这种情况可以参保‘江宁幸福保’,费用才100多块钱,我们就买了。不久后母亲住院了,社区提醒我们‘江宁幸福保’也可以报销一部分。我们申报后得到6000多元赔付款,而且赔付得蛮快。今年我给父母都参保了,做个保障蛮好的。”说话人是南京市江宁区邹女士的儿子。
邹女士今年80岁,2023年1月因接受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手术,医疗花费总计86000元,医保统筹支付28000元,个人自付24000余元,大病支付6800元,自费26000余元。因参保“江宁幸福保”,再获赔付6209.67元。
据了解,“江宁幸福保”是由南京市江宁区共同富裕办牵头医保分局、人社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和中国人寿寿险南京江宁支公司共同调研、科学测算,提出实施的项目。该项目秉承“低门槛、高保额、保大病、重惠民、易操作”五项原则,着力解决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差异较大、医保范围外用药支出较大、支出贫困认定待遇较难等问题。
中国人寿南京市分公司副总经理徐斌表示,“江宁幸福保”采取“居民全参保、用药全纳入、保障全过程”模式,通过着力破解短板、不断提高参保覆盖率与报销水平、逐年强化保障能力,筑牢江宁居民医疗保障防护网。
“江宁幸福保”项目是中国人寿寿险江苏省分公司坚守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聚焦主责主业,延展普惠深度,丰富商业保险产品供给、提升保险服务质效的优秀典型一例。
据中国人寿寿险江苏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文亮介绍,公司大力发展普惠保险,聚焦保障人群,积极发展老年险、计生家庭保险、学生险业务,持续扩大保障人群覆盖面。截至2023年底,与江苏省老龄办合作在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中推广的以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安康关爱行动”,承保覆盖全省老年人1515万人,覆盖率超过70%,比2022年净增90.6万人,累计赔付保险金23.5亿元;计生家庭承保覆盖203.4万人,比2022年净增28.1万人,累计赔付保险金9407.2万元;学生险承保覆盖309.4 万人,承担风险保额8043亿元。
深耕“未老” 用心助力“老有颐养”
在江苏太仓,年过七旬的郁先生今年在家中浴室和阳台门边的阶梯处各安装了一个扶手。郁先生表示,扶手由中国人寿寿险苏州市分公司免费安装。有了它们,上下台阶和做起坐动作时,身体重心稳定很多,感觉更安心一些。
中国人寿寿险苏州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卞武军表示,据医保局数据,苏州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骨折人数整体占比较高。中国人寿寿险苏州市分公司从服务链条末端着眼着手,创新推出“守护夕阳”扶手项目,为有老年人的家庭免费安装卫生间扶手,减少摔倒或发生其他意外风险的可能性。
据悉,该项目在太仓市率先开展试点工作。截至今年4月末,太仓市安装扶手近300户,另有约200户家庭已登记预约。“守护夕阳”扶手项目计划通过3-5年时间,覆盖苏州市约200万老年人。
“守护夕阳”扶手项目是中国人寿寿险苏州市分公司探索“为老服务”的新举措。相比而言,“苏州市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项目是该公司十余年如一日,以“关爱老人、惠利民生”为宗旨,高效运作的“为老”项目。中国人寿寿险苏州市分公司与当地民政局、老龄委紧密配合,逐步推动该项目参保年龄从70周岁扩展至60周岁,参保人数从62.8万人提升至200万人。
“决定入住前,我考察过十几个养老院。这里景色美、空气新鲜,建筑风格古典。我喜欢游泳,这里有恒温池。我喜欢江南庭院的感觉,陆续在门前的小庭院栽种过“岁寒三友”、各色玉兰、芙蓉、水蜜桃、冰糖石榴、无花果等,未来还要栽一些五针松、五彩月季和蔷薇花。”音乐文学家、诗人张景坤先生今年94岁,入住在苏州阳澄湖畔国寿嘉园·苏州雅境养老社区内。他说,这里没有兄弟姐妹,但人与人的关系胜似兄弟姐妹。这里人文荟萃,有歌唱家、电影表演艺术家、大学教授、工程师。好多人走到他的门前,都要打声招呼,好似今生有缘。
国寿嘉园(苏州)养老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林上华表示,国寿嘉园·苏州雅境具备物业、康复、护理、护士、医生、管家、社工、餐饮八大服务团队,旨在实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提高居民晚年生活质量,以及启发养老生活更多可能性。下一步,养老社区内部将持续以标准化运营和人性化服务,构建标准化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夯实专业团队建设,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
据国寿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战略与品牌管理部负责人单雪飞介绍,截至目前,中国人寿养老社区项目建设已覆盖北京、天津、苏州、厦门、成都、青岛、杭州、深圳等城市,建成和在建养老床位数逾9500张。
深耕银发经济,不断推进养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措并举满足群众养老、适老、享老多元化需求,中国人寿正积极助力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关切民生,与中国人寿“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理念一脉相承,更是其守护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实践。展望前景,中国人寿表示,将紧紧围绕金融强国目标,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始终。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聚焦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快培育新动能,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持续贡献国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