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歌剧诞生于20世纪初,几十年来民族歌剧在近现代音乐史上有着光辉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艺术特点。中国民族歌剧是一种强调民族性和人民性的歌剧形式,民族歌剧多取材于中国民族本土故事,作曲往往基于民间曲调和传统音乐进行创作,以独特的艺术方式展现民族文化特色。
《原野》是中国文学戏剧大师曹禺的代表作,由万方根据原著改编成歌剧,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作曲家金湘作曲。民族歌剧《原野》于1987年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随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先后获得文华奖、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奖等多项荣誉,被誉为“20世纪歌剧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原野》改革了中国民族歌剧传统的“话剧加唱”创作模式,是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第一部走出国门、在国外上演的中国歌剧。
2024年中国音乐学院师生在建校60周年之际,出品复排了歌剧《原野》,既是向经典的致敬,又是对高校歌剧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歌剧创演新路径的实践探索。《原野》的复排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艺术再创作与再现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团队的紧密合作。
首先是创演团队,整个团队由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著名指挥家李心草执棒并担任艺术总监,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陈蔚执导,两组演员分别为以职业歌剧演员为主,以中国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校友和在校学生参演为主。
序幕《合唱与乐队》 朱一笑 饰 仇虎爹爹,解瀚 饰 仇虎妹妹 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合唱团 摄影/粟国光
其次是前期准备,《原野》是经典作品,因此复排前团队首先要深入研读剧本和音乐,对总谱进行勘校修订,并严格按照曲谱进行演员音乐训练和乐队排练,组建包括导演、演员、乐队、舞美、服装、化妆、道具、舞台监督等在内的专业团队,准备音响、灯光、舞台机械等演出设备,选择合适的演出剧院剧场,以实现歌剧《原野》的经典再现。
一幕曲《焦母、金子、大星的三重唱》 尤泓斐 饰 金子(左),薛皓垠 饰 焦大星(中),郝苗 饰 焦母 摄影/粟国光
再次是排练与彩排,演员们按照剧本和乐谱进行分角色排练,并逐渐熟悉角色性格、台词和唱腔,同时导演和声乐指导会参与指导,确保每个角色能够准确表现出原作的精神和情感。指挥家负责整体乐队排练工作,确保演奏的准确性和表现力。乐队会根据总谱排练,与演员配合练习。排练到一定阶段时,会进行全剧彩排,演员、乐队、舞美、灯光等团队共同配合练习,确保整场歌剧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再经过预演与调整,复排歌剧《原野》正式演出。
二幕曲《金子与仇虎的对唱、重唱》 高鹏 饰 仇虎(左) 尤泓斐 饰 金子(右)摄影/粟国光
值得一提的是,2024中国音乐学院复排版歌剧《原野》根据剧本内容进行舞台装置设计,引入了当代舞台多媒体技术手段,凸显歌剧中的视觉形态和故事情节。全剧舞美装置采用现代主义审美风格,尤其是舞台装置上沉重的异型巨石,还原和映衬了“原野”的意象,也是还原呈现剧中人物在这一广阔而复杂的原野背景下的人生历程,舞台上巨石和幕布的移动开合,巨石周围的人影憧憧以及在巨石上变幻投射的斑驳光影,既烘托了混沌沉重的恐怖氛围,又在舞台上以光影和暗黑场景调动了观众的情绪,使观众进一步理解剧中人物面临的沉重环境和悲苦命运。
三幕曲《人就活一回》 尤泓斐 饰 金子(左) 薛皓垠 饰 焦大星(右)摄影/粟国光
此次中国音乐学院复排民族歌剧《原野》,是集体创演和团队合作的艺术再现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能够再现经典作品的文化魅力,推动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和创新,推动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复排中创演团队根据时代的变化和观众的审美需求,融入当代舞台技术与艺术审美,融入新的舞台表现手法,使民族歌剧更加贴近当代社会,更加贴近当代受众的审美,焕发新的艺术生命力。(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