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船舶远航,护深潜器入海,让无人机高飞
“青岛产”涂料何以“上天下海”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全球最大的无人货运飞机W5000,均使用了我们研发的涂料。”谈起企业的成果,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化院)总工程师桂泰江满脸都是自豪的神情。
近日,青岛启动第一批10个重点推进的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化项目,由海化院承担的新一代海洋环保腐蚀防护涂料体系研制项目位列其中。据了解,海化院是我国最早专门从事海洋涂料研究的机构,其研发的一系列具有自主技术产权的新产品,不仅被广泛应用于船舶市场,而且拓展到航空领域,展现出“上天下海”的强劲实力。
研发诸多“国内首个”产品
我国是海洋大国,船舶、沿海设施与装备,都需要大量海洋涂料。以船舶为例,无防污涂料的船舶船底容易长满海生物,使燃料消耗显著增加,严重影响运营能力。
新中国成立之初,海洋领域多使用进口涂料,无本土涂料产品。作为国内最早专门从事海洋涂料研究的机构,海化院自成立之时便以引领国产海洋涂料发展为使命,研发出我国第一代防污涂料,实现了中国船舶涂料从无到有的突破。
该产品取得成功之后,海化院不断革新技术,研发出我国第一代含锡防污涂料。接着又在业界率先开展了无锡自抛光型防污涂料的研发工作,成功推出了3年期效、5年期效防污涂料,以及应用于特殊工况的专用防污涂料,拿下多个“国内首个”产品。
产品实现食品级认证
经过多年攻关,海化院的技术领域从单一的海洋涂料扩展到功能材料等领域,最早将聚脲材料引入国内并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引领聚脲材料的发展。
“自抛光型涂料目前主要分为高铜、低铜两个分支,前者毒性较低,是世界上主流的防污涂料,后者的毒性则更低。随着国际社会对有毒防污剂和海洋环境的日益关注,低铜甚至无铜自抛光型涂料正在逐渐引领潮流。”桂泰江介绍,随着仿生防污、减阻防污等新型防污技术兴起,发展环境友好型防污材料已成为行业共识。
“环保型涂料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大致可以分为无溶剂涂料和水性涂料两大类。”海化院副院长吴连锋表示,海化院是国内最早开始水性防腐涂料研发的研究机构之一,完成的系列水性防腐涂料研究和工业化应用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成功应用于石化、交通运输、冶金、电力等行业。其中,达到食品级认证的水性涂料在“国信1号”养殖船上获得成功应用。
进军航空经济领域
近年来,海化院立足国内特种船舶涂料市场,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占据该领域40%的市场份额。
除产品“下海”之外,海化院还积极进军航空领域,是国内通过民用航空涂料认证最多的涂料企业,其研发的民用航空涂料助力了我国大飞机制造。
在低空经济领域,海化院也积极参与,为多款低空飞行器提供高可靠高装饰性涂料,推动培育发展航空产业新质生产力。2024年10月,全球最大的无人货运飞机W5000成功总装下线,该飞机使用的高性能航空涂料就主要由海化院研发生产。
吴连锋还表示,海化院在国内最早开始研制固体浮力材料,推动引领固体浮力材料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在“海马”号、“潜龙二号”、“彩虹鱼”号等深潜器上得到应用,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隔水管浮筒等重大装备用固体浮力材料提供维修、粘接和加工服务。(记者 张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