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果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牵头开展的《话中轴·语世界》成果依托2021-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项目《中轴线的智慧》和2022-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项目《跨越中轴线:中德建交50周年城市中轴线的变迁——以北京和柏林为例》的实践成果以及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铜奖、北京市特等奖以及第四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等学术成果。
该实践成果一方面以中、英、德、意、西、法、俄七语种北京中轴线文化创意宣传视频,描画外语青年走入中轴沿线百姓生活的实践足迹,另一方面以演讲形式讲述中外中轴线异同以及北外学子代代相承对外传播“中轴线文化”的故事。
实践成果展现多语讲述以北京中轴线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于多项系列活动,包括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主办的“京味儿文化漫游记”社区青年汇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承讲堂、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使者达人”赛道以及“根脉中轴 嘉礼庆成——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群众性主题活动”等。
项目负责人黄徐洋同学获聘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公益形象代言人,带领团队掀起了外语类高校赓续“中轴线文化”热潮。成果秉持“点线面体”的文化育人创新模式,积极开展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进一步挖掘和发扬了北外红色基因,很好地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了绵薄之力。
二、创新做法
1. 遵循“点线面体”模式,依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文化人”
202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2019级本科生曹涵主持2021-2022年“讲述当代中国专题”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项目《中轴线的智慧》,项目成员包括:北外欧洲语言文化学院2019级本科生叶纹笑宇、俄语学院2019级本科生林芷馨、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学院2019级本科生林渝景、北外学院2020级本科生孙毅超和法语语言文化学院2020级本科生陈仪婷。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的指导下,团队同北京广播电视台合作完成《北京中轴线的智慧》系列节目多语版,海内外平台总浏览量近百万,成为用外语讲述北京中轴与中国故事的“北外先锋队”。
历时近半年,团队用足迹丈量了中轴线的7.8公里,对话各领域专家,走访沿线百姓,亲眼见证北京中轴线的恢弘与美好。项目结项时荣获2021年“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北京市级重点团队”、2021年度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荣誉,为“跨越中轴线”项目团队的起步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2021级本科生黄徐洋接过接力棒,主持2022-2023年“讲述当代中国专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跨越中轴线:中德建交50周年城市中轴线的变迁——以北京和柏林为例》,项目成员包括:北外德语学院2019级本科生曹涵,2020级本科生王颖,2021级本科生肖政谕、杨水音、袁紫云。同年10月,北外德语学院2021级本科生李京、邓德美、李心怡、刘禹彤、盖斯迈,2022级本科生黄婉茹以及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学院2021级本科生邓子杰加入团队,在北外德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吴江,北外教育部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助理陆娇娇和原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贾建新参赞的指导下,团队荣获2022年度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黄徐洋获2022年度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称号。
此外,团队承办中德建交50周年主题展“施密特与中国”以及互动展“中轴线的魅力:北京与柏林——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汇”,接待德国社民党联合主席克林贝尔一行、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托马斯·拉贝一行、德国华为数字种子项目成员等,用流利的外语与外宾交流北京中轴线的“中和”思想。展览期间,团队组织并培训展览青年志愿者队伍,为校内外观众提供讲解服务,“以讲促学”创新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模式。
2023年,团队完成学术报告《跨越中轴线:基于北京中轴文化形象的对外话语体系研究》。报告基于深度访谈与语料库辅助的媒体形象建构,研究中德媒体关于北京中轴文化形象的新闻报道,探析北京中轴线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方法,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铜奖以及北京市特等奖。报告第一作者、团队负责人黄徐洋于2023年7月代表北外前往清华大学参加2023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首都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交流展,现场展示团队国际交流成果,用青春的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2024年,团队进一步结合德语专业特色,打磨完成学术论文《基于语料库的北京中轴文化形象建构比较研究——以2012-2023年中德主流媒体报道为例》,获第四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与此同时,团队在“‘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之“古都行”机制的指导下,牵头开展《话中轴·语世界》项目,积极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播系列活动”-“使者达人”系列活动。团队于7月31日受邀全程参与由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制的“根脉中轴 嘉礼庆成——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群众性主题活动”,用青春的激情奏响“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时代强音。
三年来,“中轴线的智慧”与“跨越中轴线”团队发挥北外德语学院“十四人一条心”传帮带精神代代相承,依托大创项目为“点”,与德语学科知识相连成“线”,通过主题展、学术竞赛等方式“从线到面”,并通过中外人文交流活动实现“面动连成体”,讲述北京中轴文化“话中轴”,提升了青年学子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承与传播议题的广度与深度。团队借助外语专业优势,以青年“建桥者”身份“语世界”,以城市中轴线文化搭建两国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跨越”中外在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展示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而不同”,为中外人文交流贡献了绵薄之力。项目团队一代代学子的不懈耕耘,生动描绘出北外青年“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的红色群像。
2.秉承“实践育人”宗旨,依托社区青年汇文化传承讲堂活动“以德铸魂”
成果在学科育人的基础上,加强跨学科实践,以社会为熔炉、以党的宣传为媒介,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解决真实问题,寻找“向下扎根”的力量,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青年学子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牢牢守住德育底线。
2024年6月11日,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主办、北京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的“京味儿文化漫游记”社区青年汇文化传承讲堂系列活动在“观中”中轴线文化博物馆开展。项目组受北京中轴线文化教育专项基金会邀请前往活动现场进行分享,活动共吸引了全市500余名青少年参与其中。
在文化传承讲堂中,“跨越中轴线”团队负责人黄徐洋为现场观众介绍了“跨越中轴线”项目的由来、理念、内容和成果,以亲身经历鼓励在场青少年投身于北京中轴线的文化传承;团队成员黄婉茹介绍了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开展的对外交流活动,铺开了国际视野下以中轴文化为主题的人文交流画卷;团队成员邓子杰分享了团队沿中轴线实地调研时的趣事与自身感受,展现了北外学子用多语种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风采。此次分享内容基于“跨越中轴线”团队扎实的研究成果,讲解形式生动有趣,青少年们纷纷与团队成员就北京中轴线文化的具体内容展开提问与讨论,气氛活跃,现场观众好评如潮。
3. 秉持“兼容并蓄”理念,依托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以赛促文”
“北京银行杯”2024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使者达人赛道”于2024年5月正式启动,黄徐洋代表团队积极参赛,成功通过预赛及复赛考核,并于7月7日前往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参加本次大赛“使者达人赛道”—“我心中的北京中轴线”主题展示赛道决赛。
决赛现场,黄徐洋以“话中轴·语世界”为题,生动讲述了三年来依托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承活动,项目从国内到国际、从实践到学术、从“中轴线的智慧”到“跨越中轴线”的发展历程,以及个人从讲“中轴线的故事”到“我与中轴线的故事”的成长心路。青年学子多语展示、研究和传播北京中轴线文化的轨迹和故事,正是中轴文脉在新时代的延长。7月27日,黄徐洋获聘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公益形象代言人。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北京中轴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开展中轴线申遗保护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实践。北外青年学子“话中轴· 语世界”成果是北外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