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医典重光——珍版海外中医古籍善本丛书》及数字化资源库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陈立新,丛书总主编郑金生、张志斌,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副总编辑杨晋、副总经理宋秀全等编审、专家以及线上线下500余位业内学者出席活动。国医大师李佃贵、“医典重光”项目顾问文树德(Paul Ulrich Unschuld)视频致辞。
大会合影
王琦院士表示,《医典重光》的“重光”有三层含义。第一个含义是“重放光芒”。这些海外流失散佚的珍稀版本的复制和回归,对文献整理、理论研究、文化传承都有重要意义;第二个含义是“光庭耀祖”。祖先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重新找回来,完整的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和典籍;第三个含义是“光荣的使命”。寻找海外散佚的典籍需要使命感和历史的担当。三个版本和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把传统与现代结合,把古籍和数字化结合,这种做法和思考以及缜密的设计非常符合时代的需求。
国医大师李佃贵表示,中医古籍是中医专业人才成长的基础,这次海外回归的60种中医古籍都是散佚海外的经典,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期待为广大的中医药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陈立新认为,《医典重光——珍版海外中医古籍善本丛书》项目精选60种具有极高版本价值、文献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孤本、善本、古籍,精心编纂,是对中国图书领域的贡献,也是对中国古籍进一步的充实与完善。相信《医典重光——珍版海外中医古籍善本丛书》的发行以及数字化资源库广泛应用,可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高质量的国际传播和发展。
杜贤强调,把海外的中医古籍数字化,实现影印融合、繁简对照、纸数融合,通过数字化资源库的模式,是中医古籍整理历史上的创新,实现了中医古籍的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讲起来、传起来和火起来,既赓续文脉、彰显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又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出版的新格局。丛书资源库的推出,将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文化强国的建设、健康中国的建设作出贡献。
《医典重光——珍版海外中医古籍善本丛书》新书发布仪式
“医典重光——珍版海外中医古籍善本数字化资源库”发布仪式
据了解,《医典重光——珍版海外中医古籍善本丛书》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日本现存中国散佚古医籍的研究”,国家科技部课题“国内失传中医善本古籍的抢救回归与整理研究”,旨在搜寻散佚海外的、国内失传的古医籍、失传的珍稀版本,精选60种(180本)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文献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孤本、善本古籍,提供古医籍的影印、繁体及简体校点三个版本,并进行数字化转化,基本完成“医典重光——珍版海外中医古籍善本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做到古籍原本图像和电子文本关联对照,中医古籍内容的全文检索,任意字可检,繁简互检。
首发式后,与会专家围绕中医数字化、古籍整理、中医药国际传播等做了专题报告。
《医典重光——珍版海外中医古籍善本丛书》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