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着牛仔裤、T恤衫
头戴棒球帽,手拎黑色背包、
独自走出襄阳刘集机场
“贡卡姆桑(藏语‘你好’)!”
听到背后传来这句家乡话
他一怔,循声望去
发现一名男子手捧鲜花
笑盈满面
他接过男子递来的鲜花
激动地说:
“格拉(藏语‘老师’),真的是您!”
他叫尼玛格桑,18岁
来自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
作为大一新生
前往湖北文理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报到
手捧鲜花的男子
名叫纪官升,28岁
系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人
5年前毕业于
湖北文理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此时
是2024年9月7日夜
2014年
襄阳市对口帮扶支援的琼结县
提出教育帮扶支援需求
湖北文理学院主动接下重任
迅速组建第一批“格桑花”支教团队
奔赴雪域高原
2018年
品学兼优的湖北文理学院
大三学生纪官升
入选第七批“格桑花”支教团队
担任琼结县中学5个班的音乐、地理老师
6年前,纪官升(中)与尼玛格桑(右)在琼结县中学的合影。(受访者 供图)
彼时的尼玛格桑
就读于琼结县中学七年级
出生于雪域高原的他
天生有一副空灵的好嗓子
唱歌是他的挚爱
“第一次听他唱歌,
把我镇住了!天籁之音!
他的歌声仿佛不是唱出来的,
而是从蓝天白云间飘来的。”
纪官升说
从此
纪官升对尼玛格桑
多了一些偏爱
有时是精心指导
也有时是虚心请教
在学习藏语歌曲《烛光》时
纪官升担心发音不准
经常把尼玛格桑邀请到音乐教室
两人一遍遍唱
一遍遍改
深情的歌声回荡在校园里
“如果他是一只
梦想翱翔天际的雏鹰,
我愿意教他起飞。”
纪官升说
半年的支教任务结束之际
尼玛格桑说:
“老师,我一定要考上您的学校。”
纪官升说:
“一言为定,我在襄阳等你。”
这一别
已然六载
纪官升从学校毕业后到山东工作
尼玛格桑成长为18岁的小伙子
“老师,我考上您的母校了!”
7月31日
尼玛格桑收到湖北文理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录取通知书
成为考取该校的首位受支教学生
远在山东的纪官升闻讯
给尼玛格桑发去微信:
“你给了我一个惊喜,
成为我的学弟;
我也会给你一个惊喜。”
9月6日晚
纪官升从山东青岛
飞抵湖北襄阳
9月7日晚
当尼玛格桑走出机场时
纪官升从身后喊住了这位
当年的学生、今朝的学弟
为了6年前的一个约定
他从西藏、他从山东
在襄阳重逢
跨越九千里长路
纪官升(右)向尼玛格桑(左)赠送一只雄鹰风筝。(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璐 吴宇睿 摄)
像6年前一样
纪官升带着尼玛格桑
去迎新点报到、去食堂吃饭
去寝室铺床、去操场散步
这一刻
他们再度唱起
那首熟悉的《烛光》:
“黑暗中与你相遇,
智慧的烛光赐予我光明,
如同父母般照顾,
尽可能地爱护我们。
向老师您献上这首歌,
深沉昏暗您牵引,
人生的前途赐予光明……”
纪官升(左)和尼玛格桑(右)在湖北文理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教学楼共同演唱《烛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璐 吴宇睿 摄)
纪官升和尼玛格桑的故事
只是一个缩影
10年来
16批83名
来自湖北文理学院的大学生
为5000多名藏区孩子
推开看世界的一扇窗
30年来
湖北省累计选派10批1194名
援藏干部人才
投入资金48.6亿元
实施项目704个
服务了西藏稳定发展
9月10日
由5人组成的
湖北文理学院第17批
“格桑花”支教团队
出发
奔赴3000余公里外的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
开启为期5个月的支教之旅
在“石榴籽”精神的感召下
汉江之滨与雅砻河畔
跨越山海
心手相牵
(记者:赵峰 汪璐 吴宇睿 通讯员 程威 亢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