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2023年服贸会-城市与园区“碳经济”发展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主题为“构建碳经济体系,助力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会议由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与世界低碳城市联盟、绿色技术银行管理中心共同主办。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河南、湖南的省市政府领导,与智库专家、产业代表共同交流城市和园区低碳发展。
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特邀理事长、原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指出,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中央文件正式发布,对各地城市的发展、对产业低碳转型以及各类“双碳”专业服务业的发展都产生深刻影响。
“碳排放双控”能够促进地方政府更好地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相关产业,有利于将“双碳”目标与经济发展更好地相结合,同时,还能有效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碳排放双控”能够让企业自身技术特点选择产业布局和用能方式,引导企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有效激增低碳技术、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的需求,促进市场对低碳产业的投入以及新技术的发展。
另外,碳排放双控也为碳市场以及碳领域新兴专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驱动力。包括碳市场交易与碳汇项目开发,碳资产管理、第三方核查机构、碳信用评级、节能低碳认证、碳核查、碳排放权交易咨询等低碳新兴服务业。
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在2023年服贸会中召开以“构建碳经济体系,助力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城市与园区碳经济发展论坛,是贯彻落实最新中央政策精神的具体实践。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潘碧灵、世界低碳城市联盟主席孔英出席会议分别作会议致辞,分享了以“双碳”工作为引领的城市低碳发展理念。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黄宏春代表朝阳区政府出席会议,并介绍了北京市朝阳区“双碳”攻坚战4大突破方向:优化布局绿色空间;腾笼换鸟夯实绿色发展;锚定未来培育壮大绿色产业;科技赋能促进绿色融合发展。
黄宏春表示,朝阳区将碳中和碳达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与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相结合,在新建产业园区中规划布局前沿绿色产业空间,持续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提前统筹谋划腾退空间的利用,将低效产业园区转化为绿色产业园区,提供优质的承载空间。同时,将碳捕集利用封存等低碳负碳技术,配套搭建国际商务、数字经济、未来产业服务贸易等一批应用场景,布局一批智慧能源、数字消费等融合产业。
河北省发改委一级巡视员张国洪介绍了河北省“双碳”工作有关情况,从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等不同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双碳”工作的重点方案,并分享了河北省未来“双碳”工作的重点。
天津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曾全义从5个方面分享了天津市“双碳”工作方案,并以京津冀一体化、一体化推进引领、一体化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展望了天津市双碳工作的下一步重点。
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绿色技术银行管理中心主任王震介绍了上海绿色技术创新总体情况,分享了绿色技术银行推动双碳技术重点项目的做法与经验,以及构建绿色技术国际合作网络、共建绿色技术国际转移平台等国际合作布局。
河南省济源市委书记庄建球出席会议,介绍了济源市推动绿色发展塑造新优势的实践。分享了济源市绿色低碳发展工作举措与成效。
河北省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王建峰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张家口市的绿色低碳工作。他重点介绍了张家口做为全国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的绿色能源情况,张家口稳居全国非水可再生资源第一大城市,并带动形成的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湖南省怀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余建勇介绍了怀化的资源禀赋等与开展绿色发展试点的情况。
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智库专家代表——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东亚区负责人陈波平、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会武、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原副司长马荣、国家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原司长周长益等畅谈城市与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进模式与重要建议。
会议选择了5名产业界代表——北京朝阳环境集团董事长皮猛、湖北绿冷高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静、意大利卡利欧玛亚太区总裁杨思平、四川旅发环保科技集团董事长兼 CEO王勋、广州埃文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永章,向6省份政府领导推介了助力城市和园区“双碳”行动的产业方案,研讨交流了绿色低碳、智慧管理、减污降碳协同发展等重要技术与产业在城市和园区的应用举措。
会议举行了东旭蓝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北省怀化市人民政府的园区“双碳”重点项目合作签约仪式。
会议还发布了两项重大研究报告成果。其中,中国环境科学院环境社会学室主任阳平坚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共同在会中发布了最新的“中国城市双碳指数”。落基山研究所董事郝一涵在会中发布了《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定义、规划方法与案例研究》报告。
国际绿色经济协会执行会长邓继海表示,基于“双碳”目标导向而重新构建的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集合而成的“碳经济”体系,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模式和新动力。聚焦“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集合“碳经济”新产业力量,搭建地方政府与产业和智库对话交流的平台,旨在为推进城市与产业在“双碳”目标下的合作共建,同时壮大城市和园区的碳经济产业体系,助力区域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