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新华网主办的“守正创新 探寻中医药振兴发展‘新春潮’”对话访谈在京举行。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林尧;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预防医学会体育与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光熙;吉林集安边境经济合作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焕刚;九三学社北京市医药专委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助理王星;京东健康营养保健事业部药食同源业务负责人刘洋洲出席并参与了对话。
在此次对话访谈中,各位嘉宾围绕人参等三种中药被纳入保健食品备案原料目录、药食同源理念的实践与推广以及中医药在传承与创新道路上的探索等焦点话题,结合各自领域的实践进行了分享与深入研讨。
今年315期间,中药材网购乱象也备受关注:独活冒充当归;染色扁豆冒充酸枣仁;回收药渣二次加工被包装成正品药材销售……为此,各位嘉宾还围绕“互联网+中医药”以及中药材标准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林尧认为,应当强化利用现代科技工具和技术来精准捕捉和解析中西医诊疗过程产生的数据信息,通过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系统整合分析,以揭示中西医在不同病症治疗中的优势互补机制,为中西医结合提供更为科学严谨的证据支持。林尧还强调了药食同源在推广中医“治未病”等健康理念中的积极作用,倡导以药食同源的天然食材作为抓手,在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传承推广中医药文化。
李光熙在讨论中医药创新发展议题时,坚定主张“守正创新”的原则,明确指出只有在充分尊重和继承中医药经典理论、用药规律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和发展。同时,李光熙主任还倡导将中医药与体育锻炼相结合的“医体结合”健康管理新模式,主张在治疗疾病时,不仅要运用中医药疗法,也要引导患者积极参与适量的运动锻炼,以达到身心共调,防病治病的目的,充分展示了中医药以人为本、全面调理的特色。
王星则从中医药行业发展的角度,阐释了挖掘药食同源宝库对中医药发展的积极影响。她认为,药食同源理念所带来的市场潜力巨大,预估可达数十亿乃至上百亿规模。尤为可喜的是,这种理念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和推崇。作为行业相关从业者,更应肩负起社会责任,加大对药食同源理念及其科学内涵的科普宣传力度,引导大众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药智慧,共享健康福祉。
李焕刚立足当地特色资源禀赋,介绍了吉林集安在人参等道地药材产业发展中,积极联手企业界和科技力量,通过优化种植技术、提升人参品质以及拓展市场渠道等方式,确保产出更多质优价廉的人参产品,使得普通百姓也能消费得起这种传统的珍贵滋补品。同时,李焕刚着重强调了中药材标准在道地人参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尤其是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不仅有利于规范人参从种植、采收、加工到销售全过程的操作规程,保证人参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且有助于提升人参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刘洋洲则从电商平台与健康产业融合的新业态出发,讲述了“互联网+中医药”模式下,如何利用规模化、品牌化、数智化手段推动药食同源产品走向市场,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多元化健康需求。刘洋洲表示,2023年以来,京东健康联合各地政府、全球知名品牌与学协会机构,先后推出京东好人参、京东好燕窝、京东好虫草、京东好枸杞、京东好蜂蜜、京东好灵芝等众多传统滋补产品的行业标准,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提高市场对中医药的信任度,也有助于推动药食同源产品的产业化进程,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使之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健康保障和文化传播作用。2024年,京东健康还将持续强化“京东健康好滋补”行业标准体系的完善,在数字科技、全渠道营销、物流及供应链等领域全面赋能,让消费者能够购买到丰俭由人、质优价实的滋补产品,也能反向推动传统滋补品质提升和供应链创新。
最后,各位嘉宾分别表达了对2024年中医药发展的愿景,他们表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正在迎来重大的战略机遇期,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产区、企业、机构等多方联动,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与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推动中医药与传统滋补行业的标准体系建立,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推动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