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停车位、翻新老小区、修缮菜市场、打造小花园……从百姓的所需所盼出发,近年来,江苏省扬中市创新推出“组团式”创建,通过久久为功,在文明城市创建路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暖心足迹。
“今天大家都在现场,说了算、定了干,能立马推进的现在就整改,不能的,按照商定方案逐步抓好整改。”8月2日上午,“组团式”创建在三伏天高温下迎来第99次“成团”。在扬中市影剧院附近的一家火锅店,江洲路组团对新发现的杂物乱堆乱放、广告招牌破损、线缆杂乱、油烟污染等问题现场进行督促整改。
回望“组团式”创建历程,越来越多的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创建带来的可喜变化,也充分感受到扬中“以创促建、以创优治”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以“有解思维”谋划“优解路径”
曾经,一个个沿街卖菜的小地摊在方便市民的同时,也伴随着垃圾满地、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如何化解市容“脸皮”与百姓“肚皮”之间的“矛盾”,是老问题,也是新课题。
“现在好了,政府给我们规划了固定的位置,一人一证,还不收摊位费,我们也会自觉维护好周边的环境卫生!”在扬中市金苇桥便民疏导点卖菜的朱阿姨说。原先这里的游商游贩较多,对日常管理、环卫保洁及市民出行安全等有不小的影响。文化新村组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设置便民疏导点,促进了就业、维护了市容、畅通了交通、方便了市民,收到了“多赢”的效果。
以“有解思维”谋划“优解路径”。从2021年起,扬中坚持“以民为要、系统谋划、分类施策、内外兼修、节奏推进、常态长效”的创建思路。近年来,该市在小区、道路、点位、镇村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在实践中摸索推出了一系列务实的创建机制,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创建体系。在这套体系中,街面以“组团式”创建等为中坚,小区以“四推选三培树”为统揽,点位以“篦晒比赛”机制为抓手,让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按照既定的节奏,久久为功、走深走实。
“思路越宽,出路就越宽。今年以来,我们适应中央改革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在总结经验、完善思路的基础上,推出‘共建城市美好、乐享生活幸福’行动,力争以更加务实管用、惠民便民的举措,持续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质增效。”扬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冬梅说。
以“绣花”功夫打造“繁花”城市
近期,细心的市民注意到,同心路某门窗店门口多了一处“可变式”的非机动车停车位。这是扬中市城管局在与公安交管部门协商沟通后,为该店铺“量身定制”而成。这样既不影响机动车正常停放,又方便了货运三轮车装卸进出,门窗店负责人对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连声称赞,并保证将自觉做好“门前三包”。
细节决定成败。要创建让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就要下足“绣花”功夫,通过提高精细化水平,使创建成果经得起群众的推敲和实践的检验。
在扬中,除了“可变式”停车位,还有很多创新实施的“暖心细节”——针对早餐店在用餐高峰时段出店经营,划设临时区域;为解决沿街商家和住户“乱晾晒”等问题,统一划设晾晒区,设置晾衣架等;对于商铺门前电瓶车乱拉“飞线”充电问题,划设临时充电区,设置充电线……看似“绣花”小事的背后,体现着对群众需求的呼应,展现城市管理的温度。
从“粗放”到“精细”,去年以来,扬中广泛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先后实施小区、街巷、点位、文明风尚、群众参与的五大“一二三”行动,精准施策、精细实施,着力推动城市从干净整齐向精细精致转变。
“都说细节最打动人心,只有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全力推进文明创建落细落小落实,才能与群众走得更近,把工作做得更实,将城市建得更美。”扬中市城管局局长梅稳山说。
以“众筹”合力攻坚“众愁”难题
随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些复杂、典型、顽固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只有聚力啃下这些“硬骨头”,才能使文明城市建设向纵深推进,迎来“硬核”提升。
为此,扬中市“组团式”创建在以市城管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市政园林工程处和属地组成的 “4+1”原有格局上,针对博联、吾悦等整治重点难点片区,打破部门、属地、社会组织等之间的壁垒,以“4+1+X”的新模式汇聚更强战斗力。
城区体育活动中心西侧的一条巷子,地面坑洼、井盖破损,还常有人偷倒餐厨垃圾。建设组团在发现问题后,立即联合市政园林、城管、交管、教育、水务集团等部门现场踏勘办公,分批次完成道路铺设、停车线喷划、破损井盖清理等工作,小巷面貌焕然一新。这是扬中多部门合力攻坚、为民管城的生动缩影。
一座城市的文明,不仅需要部门合力,更需要全民的参与。不久前,扬中市市长贾晟现场督查创建工作时,对长江花城小区群众自筹资金参与楼道会客厅建设的创新做法点赞。在扬中,“自治+众筹”已经成为居民小区治理的“法宝”。从起初“1.0”的楼道出新、“2.0”的楼道文化打造,到现在“3.0”的楼道会客厅、“4.0”的楼道业主家园建设,再到即将出现的“5.0”睦邻中心建设,楼道文明5个版本的逐步进阶,也实现了群众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转变。
干什么由群众来选,怎么干请群众参与,干得怎么样由群众评判。以“众筹”解“众愁”,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拓展参与平台和方式,真正凝聚起干群同心、工作同力的强大合力。
以“穿石”韧劲锻造“钻石”品质
文明创建的过程,就是持续解决城市顽疾、补齐治理短板的过程,必须持续用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南园新村临近南园菜市场,这里饭店众多、人流量大、群众集聚度高。不少店铺为了拓展空间,在房后乱搭雨棚,在房前乱堆杂物,不仅对小区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去年,在中桥社区组团的共同努力下,40余处私搭的雨棚被全部清除,受损的围墙被粉刷一新,恢复了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
“很多人一开始都持观望态度,所以我们必须保证‘一把尺子量到底’,挨家挨户地上门,一遍又一遍做他们的工作。”中桥社区党委书记朱照明说。在实地走访中工作人员发现,个别商户确实存在雨棚需要,于是从人性化角度出发,统一标准设置了新雨棚。与此同时,中桥组团针对易反复的“门前三包”问题,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动员群众每周开展“门前大扫除”,有温度有力度的执法行为也获得了商户们的真心点赞。
从“忧居”到“有居”再到“优居”,从“面子”到“里子”再到“精致”,从“盆景”到“风景”再到“美景”……在文明创建工作中,扬中始终把服务和造福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牵头部门与责任单位相协调、重点工作与长效建设相促进、集中整治与常态管理相结合,逐步从创建“文明城市”转变为塑造“城市文明”。
下一步,扬中将持之以恒、上下齐心、砥砺奋进,为群众多解难事、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在创建路上交出让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李南丹 报道员:杨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