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信金控发布2024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中信金控以改革创新的信心、迎难而上的魄力、勇立潮头的担当,充分发挥首批持牌金控公司示范作用,携手附属机构交出了一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亮丽答卷。2024年末,中信金控总资产规模突破11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1%;全年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2832亿元、4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5.6%。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率连续三年稳步下降,综合金融“头号引擎”作用更加彰显。
以金融“强核”工程夯实金融业态根基
2024年,中信金控实施金融“强核”工程,有效推动中信综合金融做优做强。中信金控通过发挥金融全牌照优势,实现了与金融同业差异化竞争,提升了综合金融服务质效;通过发挥产融协同和金控平台价值,汇聚了各金融业态发展合力,稳步提升了附属机构核心竞争力。
根据中信金控所披露信息,金融“强核”工程的具体举措包括三大方面:一是提升五项核心竞争力,重点提升金融控股集团“资本管理赋能、综合金融服务、风险防范化解、金融科技驱动、市值管理增效”五项核心竞争力,多方位赋能附属机构经营管理;二是做优六大业态,引领附属机构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明确转型方向及重点业务领域,依托中信集团“金融+实业”协同优势,驱动做优银行、证券、信托、保险、金融资产管理、金融租赁六大业态;三是做强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立足金融全牌照禀赋,会同附属机构打造以“股贷债保”联动为基础,信托服务、金融救助、金融租赁等为补充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融合塑造“科技型企业、大客户、政企合作、跨境出海、财富广场、协同化险”六大生态圈,为客户提供覆盖境内外的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以做实“五篇大文章”提升服务实体质效
中信金控联合附属机构,精准把握业务机遇,巩固提升市场优势,聚力打造了金融“五篇大文章”的中信样板。
科技金融积极有为,共建“中信股权投资联盟生态圈”,强化各金融业态全链条服务,服务前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覆盖率达96%,助力一批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绿色金融乘势而上,强化“五位一体”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绿色股权融资、绿色债券承销规模稳居市场首位;普惠金融润泽万家,搭建五维联动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60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养老金融增进福祉,整合中信养老康养资源,形成“财富、健康、长寿”服务闭环,提供养老“金融+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为超500万居民提供个人养老账本服务,年金管理规模达1.2万亿元;数字金融联通赋能,促进附属机构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附属机构12个项目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项,“中信财富广场”获得2024年度《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财富管理平台项目实施”奖。
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筑牢安全稳健屏障
中信金控统筹强化风险防控,以“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协同化险及恢复处置”三道防线为抓手,健全跨法人跨业态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压降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不良率实现“三连降”,年末降至1.1%。
打造中信特色协同化险模式,2024年实现重组盘活项目金额239亿元,项目回现金额129亿元,超额完成“200+100”年度协同化险任务,特别是上海董家渡、深圳亮旸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化险,助力地方政府“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力开展高资本消耗攻坚,锚定高消耗、低回报的业务项目进行重点攻坚,有力支撑附属机构可持续发展,助力附属机构节约资本259亿元。
以创新综合金融模式构建全新服务生态
中信金控深化综合金融模式创新,助力发布“要出国、找中信”“来中国、找中信”服务品牌,牵头制定中信全球综合服务方案和汽车“出海”综合金融方案,为全球伙伴来华投资、出国展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落实国际化战略部署,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ESG全球领导者大会、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落地一批标志性成果。深化协同融合,践行“一个中信、一个客户”理念,夯实财富委“1+4+7”体系支撑作用,推动渠道、客户、产品资源互通共享。完善战略客户专属服务模式,带动资产管理规模超2000亿元。“中信优品”“中信创品”发行规模年增1249亿元、1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403%。成立“中信特殊资产服务联盟”,推出市场首个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盘活存量资产综合融资超4000亿元。
展望2025:锚定国家战略 书写金融报国新篇章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金融控股公司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新业态,肩负建设金融强国使命。中信金控强调将坚持政治引领,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持续释放新效能、开拓风险防控新局面、塑造综合金融新优势,积极探索中国特色金融控股集团发展新范式,为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注入新动能。正如董事长奚国华在年报致辞中所表示:“我们将以更高站位、更大决心、更实举措,在深化改革中做实金控,推动综合金融做优做强,打造穿越周期、面向未来的新动能新引擎,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创新引领力和价值创造力,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