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悦读,共沐书香”,由国家老年大学主办、泰康乐学奖学金支持的“国家老年大学2023年全国老年教育诵读教学成果展”已进入展示投票阶段。此次将走进泰康之家·吴园参赛居民作品背后的故事,聆听诗词诵读者讲述他们的所思所想。
在何淇女士的脸上,笑容自信,双目明亮,岁月的磋磨不曾显露,更多的是岁月沉淀之后透露出的淡定与优雅。在闲余时间里,何淇喜欢诵读经典,感受诗词魅力,这次参选的诗歌正是当下的心境与感悟的真实写照:“朝阳有朝阳的光彩,夕阳有夕阳的美好,这正是我入住吴园后的感受。”
何淇对诗歌的喜欢起源于她的父亲,幼时的耳濡目染为之后的热爱埋下了种子。与诗歌的过往,为何淇打开了美好人生的大门,就像诗中描绘的那样,“尽管已满脸风霜,我仍把自己打扮成美丽的模样”,这是她的真实写照,更是对生活勇敢追求的态度。“在吴园,我可以选择参加社区活动,也可以选择自己一个人独处,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去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愿望,这就是我理想的享老生活。”
从古到今,从东方到西方,爱情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当下我们中国年轻人的爱情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所以我就想能不能找一个比较权威的人,看看他的爱情是怎么样的。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马克思给妻子燕妮的信,这封信里充分描绘了伟人马克思对爱人的执着与浪漫,我觉得很有意义也很受启发,所以我就选了这首作品参赛。”读到马克思对真情的感悟之后,陆裕瑜女士便希望通过朗诵把这个作品更好地表现出来,向更多的青年人传递爱与美好。“借助这次比赛的机会,在网上公开朗诵这个作品,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个欣赏该作品的机会。相较于其他文艺形式,朗诵可以使文艺作品更具感染力、更加触动人心,朗诵是一门学问,是很值得大家去学习和喜欢的。”
泰康之家·吴园的生活丰富多彩,每周都有不同的课程安排,陆裕瑜最常参加的就是诗词、大合唱以及音乐欣赏。“在吴园,只要走出去,就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聊一聊,气氛很自由,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真的是享老好地方!”
洪凤英女士的经历是一代平凡而真实中国人的缩影。他们经历苦难,但乐观强大、迎难而上,更敢于担当。年幼时,她在农村经历了一段穷苦贫困的日子,这让她对劳苦人民的苦难形成了深刻理解。
为了这次创作出满意的作品,洪凤英认真做记录反复修改朗诵,“因为我白天还要参加各种活动,基本上是吃完晚饭、遛完弯再回来写作。现在年纪大了,所以都会先睡一觉,睡到11点12点,觉得还有哪些地方不行或者有新的灵感,就爬起来修改。有时候碰到一些自己拿不准的地方,我就翻阅文件去查,确定无误以后再写到文章里。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大概花了一个礼拜。”她说参赛就是锻炼,就是对自己思想境界的再一次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