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深化川渝地区人才合作,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川渝两地人力社保部门携手探索联动发展新路径,通过建立联合惩戒机制、推动遴选“同城化”、畅通专家互认渠道、协同薪酬改革及实施顶岗培养计划等创新举措,有效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与资源共享,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联合惩戒机制筑牢公平底线
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违纪违规行为将被四省市联合记录在档。去年7月,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四省(市)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聘人员诚信档案库,标志着四省(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跨区域联合惩戒机制的建立。
根据《共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聘人员诚信档案库协议》,对伪造证件、代考、作弊等违纪违规行为实施跨省联合惩戒,违规者信息实时共享,并作为聘用的重要参考。
“目前,有关违纪违规案例已被录入档案库。”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立云贵川渝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联合惩戒机制,能有效遏制公开招聘中的不正之风,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
遴选“同城化”打破地域限制
“过去想回乡工作,大都需要重新参加公招,现在通过面向川渝的遴选就能实现。”来自四川广安、现就职于重庆某事业单位的李女士说。
李女士所说的政策红利是,川渝两地事业单位公开遴选(选调)范围拓展至两地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明确岗位互通、流程简化。近三年,川渝两地共有209家事业单位发布785个跨区域遴选岗位,86名工作人员通过该渠道实现“返乡就业”,覆盖行政管理、教育、法律等领域。
“人才流动的‘双向奔赴’,解决了异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返乡难题,推动了两地人才资源共享的进程,引发社会积极反响。”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专家互认畅通高层次人才流动
畅通政策“绿色通道”,让“双城”变“同城”,科研资源整合更高效,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更明显。
以高层次人才流动为例,川渝两地共同出台《关于建立川渝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聘用绿色通道的通知》,二级岗专家经申报确认后可直接跨省聘用,无需重复审核和批准,且不受流入地事业单位高级岗位数量限制。
“过去二级岗专家跨省调动需重新提交所有聘用材料,现在只需申报确认即可,方便太多了。”重庆市某科研院所二级岗专家王教授表示。
协同薪酬改革激发创新动能
聚焦人才发展与科技创新,川渝两地在积极贯彻国家相关政策的同时,以区域政策协同、数据协同为突破口,共同推动对重点行业事业单位开展薪酬制度改革。
两地分别出台文件,完善事业单位科研人才待遇激励措施,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探索薪酬水平联合调查机制,推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建立符合地区和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体系。
“改革的核心是打破‘一刀切’的薪酬体系,让贡献决定回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试点政策落地后,不仅能释放事业单位人员的创新活力,更为全国收入分配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川渝经验。
顶岗培养计划助力科研合作
2022年,重庆市启动“千名高层次科研人员顶岗培养计划”,计划五年内选派千名高层次科研人员顶岗培养,促进科技创新、项目合作及人才交流。
“顶岗培养打破了地域壁垒,让科研合作更紧密。”一位参与计划的重庆高校科研人员表示,其团队通过川渝协作,成功攻克了一项关键技术难题,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近年来,央地、省(市)、境内外互派顶岗培养人才891人,其中川渝互派顶岗培养人才达148人,参与人员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31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12项,获得相关奖项347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4亿元。
“我们的目标是从‘联动’迈向‘深度融合’,让人才在川渝地区‘流动无感,发展有力’。”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随着联动机制的深化与政策覆盖面的扩大,川渝两地将进一步构建全方位、多领域、多层级的人社协作网络,依托数字化技术加速服务模式创新,让人才要素的深度融合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更强劲的动能。(凡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