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1日电(刘睿祎)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银协”)发布《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银协连续第八年发布该报告。
《报告》由中银协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贸金委”)主任单位中信银行牵头,国家开发银行等16家常委会成员单位共同撰写。
据悉,《报告》共分为四个章节,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从贸易金融业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发展现状出发,对贸易金融业务的创新与发展、风险与挑战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分析,同时展望了未来贸易金融业务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服务高质量发展、构建内外贸一体化金融服务格局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从《报告》披露的最新数据来看,在面临复杂严峻的环境影响下,我国银行业贸易金融业务仍保持了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据贸金委不完全统计,2023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国际结算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1.57万亿美元,较上一年增幅4.4%;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总量较上一年略有下降,同时呈现出表内贸易融资业务占比提升,进口贸易融资业务占比小幅回落等特点;国内信用证结算总量较上一年有明显提升,规模超3万亿元人民币,增幅达24.9%;国内贸易融资业务总量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国内保理和国际保理业务均保持较快增长,增幅分别为34.7%和16.7%,国内保理业务依旧为主要增长点,占比达94%。
同时,《报告》披露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数字金融业务、普惠金融业务、绿色金融业务三个领域的创新实践,以及贸易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
《报告》从三方面对贸易金融业务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金融工作的定位、目标和任务,为我国金融的发展之路指明方向。商业银行要找准贸易金融工作的定位,持续提升贸易金融服务实体能力,着力化解贸易金融风险隐患。
二是构建内外贸一体化金融服务格局。为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我国提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强调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商业银行要着重提升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支持内贸与外贸融合发展,提升整体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从而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打造生态级贸易金融服务。未来的贸易金融致力于推动产业链与供应链深度融合。商业银行应聚焦客户旅程,打造“流程银行”;融入企业全链条,打造“场景银行”;秉承价值共赢,打造“生态银行”,为客户提供涵盖存货、应收、预付等全生命周期、全生态、一体化、一站式的优质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赋能全产业链各环节全场景发展。
此外,该《报告》另设案例专栏,分享了各家银行最新的贸易金融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旨在为中国银行业贸易金融业务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