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逐年升高,严重威胁我国男性健康,骨骼是前列腺癌最主要的转移部位,骨转移及其引发的骨相关事件(SREs)如脊髓压迫、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规范治疗骨转移已经成为前列腺癌患者面对疾病的重要一环。
日前,《中国前列腺肿瘤骨转移治疗规范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项目启动会在南昌举行,据悉,该项目由全国前列腺癌领域专家共同发起,希望通过《白皮书》展现该领域诊疗现状、医患需求,从而推动全国各层级医院骨转移规范诊疗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前列腺癌骨转移《白皮书》启动
以期补充和更新中国前列腺癌诊疗指南
启动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张旭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邢念增副院长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薛蔚教授先后致辞。据介绍,《白皮书》项目由张旭院士牵头,全国前列腺癌领域多位领军专家共同发起,计划首先进行全国大样本调研,将邀请全国各地、各类型、各层级500—600家医院的肿瘤内科、泌尿外科、骨肿瘤科、核医学科、放疗科等学科的1000多位专家共同参与其中。
据了解,这次调研有望提供当前中国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的现状信息,根据这些信息,通过专家专项研讨、汇聚专家智慧,最终形成包含全国调研结果分析、患者诊疗过程各环节存在问题的专家建议、前列腺癌骨转移MDT模式建议等内容的《白皮书》。
《白皮书》形成后将通过权威渠道发布并进行解读,同时还将开展《白皮书》全国宣讲及制定规范化诊疗培训,以此补充和更新中国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推动全国各层级医院骨转移规范诊疗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从而造福广大前列腺癌骨转移癌患者。
规范化骨保护治疗尚未普及
一旦确诊骨转移应及时使用骨靶向药物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保军教授介绍,目前我国大部分前列腺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较西方国家有较大差距,骨转移是晚期前列腺癌发生率较高的转移类型,可能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加重患者疾病负担,是前列腺癌诊疗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目前,在中国的临床实践中,由于多种原因,骨转移患者仍然存在延迟诊断甚至漏诊、未进行规范化骨保护治疗等问题,影响患者的预后。既往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对于确诊骨转移的患者,在原发病的系统治疗基础之上,骨靶向药物的使用有助于减少或延缓骨转移并发症及SREs的发生。同时,骨转移也是一个涉及多学科(MDT)诊疗的转移类型,通过MDT治疗模式,打破传统的医疗孤岛,使多学科诊疗在骨转移治疗中常规化,对推动中国骨转移诊疗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邱雪峰教授指出,前列腺癌骨转移疾病负担沉重,需及时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伴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及早进行骨转移的全身评估,一旦发现骨转移应该尽早在启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给予骨靶向药物治疗。相较于其他药物,地舒单抗作为经典的骨靶向药,无论在预防骨相关事件、副作用还是给药方式上都具有相应优势。
骨代谢生化指标或为骨转移评估提供新方向
RANKL信号通路研究潜力巨大
与会专家们还就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治疗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专家们重点探讨了前列腺癌骨转移评估和治疗的复杂性,提出骨转移评估困难,除了常规影像学检测外,还可以寻找血液中的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如:CTX(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骨代谢生化指标可以为骨质疏松的诊断、鉴别诊断、预测骨折风险及抗骨质疏松和骨转移治疗疗效评价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因此这可能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评估提供新的方向。
专家们还提到了RANKL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包括减少骨不良事件的发生,带来生存获益的趋势,以及调节免疫微环境等,认为RANKL信号通路的研究潜力巨大,值得期待。当前临床常用的骨保护药物中,作为靶向RANKL的骨保护药物,地舒单抗除了可以实现治疗骨转移、靶向RANKL、打破RANKL恶性循环的效果,还可以全面抑制骨破坏、骨转移灶增殖。今年地舒单抗120mg的骨转移相关适应症已经被纳入国家医保并开始落地执行,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已有研究显示,RANK–RANKL通路在上调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骨转移“归巢”、肿瘤细胞渗出血管外、休眠肿瘤细胞再激活、维持骨转移恶性循环等方面均有促进作用,因此阻断该通路对预防骨转移瘤患者SREs效果明显,在预防骨转移方面也有良好前景。
专家们还强调了需要注意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需要注意长期使用骨保护药物可能导致下颌骨坏死等副作用,因此需要定期监测血钙和维生素D水平,并在治疗期间避免进行牙齿的有创操作。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牙痛,应立即停药并进行口腔检查。同时,定期进行宣教、让患者了解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和预防措施也十分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