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5日电 近日,上海财经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汤玲莉做客新华网2024高考情报局,为广大考生和家长介绍上海财经大学2024年的高考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特色等相关情况。
Q1: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上海财经大学基本情况和办学优势。
上海财经大学是教育部、财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包含经、管、法、文、理、工多科性重点大学,2007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2022年分别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所有课程以商科为背景,无论进入哪个专业,学生都有接近一半的学分需要学习,像财政学、政治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国际金融、财务会计等重点商科课程。上财的会计学、经济思想史、财政学、金融学(培育)4个学科入选国家级重点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取得突破性进步,有4个学科入围A类评级,其中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获评A+,理论经济学获评A,统计学获评A-。
世界一流学科“应用经济学”分布在多个本科招生专业,分别是:金融学、保险学(精算与数据科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量经济、财政学类(税收、投资、财政)、经济统计和数字经济;另外,学校28个本科专业中有24个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为上海市一流专业建设点。
Q2:2024年学校招生政策是否有新变化?
第一,上海财经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政策与往年相比总体保持稳定。对投档考生,按照分数优先原则进行专业志愿录取,不设专业级差。同一专业,如果出现总分相同,则依次比较数学、外语、语文单科成绩,成绩较高者优先录取至相应专业。在进行专业录取时无单科成绩限制,总分达到即可。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不超过招生计划的105%,考生如果服从调剂,进档后不会被退档。
第二,学校持续优化招生专业结构,结合国家发展战略,2024年新增数字经济本科专业,今年试点在部分省(区市)共投放统招批次计划30人,同时将在全体录取新生中再二次选拔20人,组建50人规模班级。
数字经济作为应用经济学下设学科,涵盖经济、金融、管科、科技、财政、法律等多个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主要聚焦于数字经济的市场机制设计与政策评估、数智驱动的平台经济监管与治理、数字经济风险管控与安全计算方面。专业采用本研贯通一体化方案进行人才培养。实行7-8年弹性修业年限,其中本科阶段4年,博士研究生阶段3-4年。学生在第三学年结束之际实施综合考核,绩点达到要求(基本为不低于3.0),适合按本博贯通模式继续培养的学生,从第四学年开始修读博士阶段课程。
第三,7个实验班于开学一周内面向全校新生选拔,这实际上为所有本科生提供了一次零门槛转专业机会。这7个实验班分别为:数字经济系的数字经济拔尖班、经济学院的经济学拔尖班、金融学院的金融科技拔尖班、数学学院的财经数学实验班、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的交叉科学实验班、外国语学院的英法复语实验班以及法学院的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其中,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为2024年新增。上述各班每班规模维持在20-30人。
Q3:2024年学校招生计划如何安排?
今年,学校本科招生计划稳中有升,在全国投放计划总数为2015人,较去年增加15人,增幅达到3%,给予各地考生更多报考机会。
学校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重交叉的人才培养方案,新增数字经济专业招生、夯实双学士学位培养质量。2024年共有30个招生口径,其中包含5个专业类和6个双学士学位项目。
5个专业类分别是: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财政学类、统计学类、数学类,学生一般在本科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上学期进行专业分流,在此之前会共同修习学校的通识课程和学院的学科共同课程。
6个双学士学位分别是:金融学+统计学、统计学+工商管理、经济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投资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经济学、法学+金融。学校自主实施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是为了面向未来、面向数字化时代,培养一大批具有扎实财经专业功底,精通数据技术,厚植人文法学背景的高水平财经专业人才,为“数字中国”战略提供人才储备。
在上海地区,学校综合评价批次招生计划是100人,统招批次招生计划是297人,专业口径更是全覆盖。
关于限选科目,上财给予考生报考的自由度非常大,30个招生口径里,有4个专业限选物理,6个专业限选物理化学。
保险学(精算与大数据)、数字经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这四个专业限选物理;
统计学类、数学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统计学+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经济学这6个专业口径限选物理+化学。此外,其他近2/3的专业是不限选考科目的,也就是说,我校的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财政学等一流财经专业是不限选科目的,这是给到考生们极大的填报空间。
另外还有一点说明,学校今年取消了中外合作专业招生,原有的3个中外合作专业都转为普通专业招生,分别是:会计学(ACCA)、数量经济和金融学(银行与国际金融)。培养质量维持高水平,降低学费。
Q4:请您介绍一下上海财经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特点。
上财秉持“厚德博学,经济匡时”校训之精神,构建以“立体式课程结构、多元化培养路径、沉浸式学习体验、生成性能力拓展”为特征的43种拔尖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全球视野和民族精神,富有创造力、决断力、组织力、坚韧力的卓越财经人才。
首先,多元化培养路径:学校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业志向和能力特长提供不同课程培养计划。1、“拔尖计划”,是以国家基础学科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培养数字时代的学术精英和未来战略社会科学家。2、“卓越计划”,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加大行业案例教学,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3、“创新创业计划”,将创新创业前沿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以创业学院为支撑,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品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其次,以“匡时书院”为例展示学校拔尖人才培养方案。“匡时书院”实施“2+2+N”本研连读长周期培养,依托经济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前面提到的经济学拔尖班、金融科技拔尖班、数字经济拔尖班为范围,每学年面向全校新生选拔优秀学生60人左右。
学生前2年在书院学习,后2年分别回到经济学院、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系所在专业学习;N是指对接本校博士研究生项目实行“长周期培养”,书院通过中期考核、高年级分班分流等机制多阶段遴选、动态调整,选拔优秀学生进行小班化培养,对各班位于后30%的学生进行再考核,考核不通过的学生退回相关院系。书院实施全员赴国(境)外交流计划,在研究生推免时享受政策倾斜。
另外,本科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特色:上财自建校至今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质量财经专业人才,红色基因世代相传。与此同时,学校锚定建设具有鲜明财经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性大学的战略目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目前已与全球283所大学或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在联合教育、科研合作、师生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面向本科生开设一流大学访学项目、学生交换项目、短期游学和第三学期暑期课程,走出去、请进来,提供国际课程学习的机会占全体本科生学额的70%,合作院校都是美国常青藤、英国G5等世界一流大学。国际课程有一年、半年或者1-2个月之分,同学们可以领略到世界名校名师的授课风格,增长国际视野,学分是可以与上财学分相应转换的,并且会节省很多学费成本。
Q5:您能就上海考生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给一些建议吗?
考生在报考时,应充分了解各地教育考试院以及意向高校的相关要求,有的放矢。
首先,需要收集以往至少三年的录取数据辅助决策。在参考高考历史数据时,如果考生选报的专业比较热门,建议将所报热门专业往年数据进行适当提高。如果目标专业的招生计划没有较大变化且招生人数较多,一般来说其投档排位会相对稳定。其次,在志愿填报时招生章程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招生章程是高校招生录取的基本法则,详细阐述了招生政策、计划、专业设置、录取规则、限选科目等重要信息,是考生和家长了解高校招生录取政策的主要途径。此外,在填报志愿过程中,家长和考生应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共同分析各种可能性和利弊,确保填报策略的合理性。同时也可加强与老师和学长学姐的沟通,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建议,为志愿填报提供更多参考。再次,填报时要遵循“冲、稳、保”梯度,科学布局平行志愿,也就是将自己很想去但成绩可能在将录不录边缘的专业志愿填报在最前面,然后依次填写把握较大的专业志愿,再填完全有把握的专业志愿。“冲、稳、保”梯度尽量遵循正态分布规律。一般而言,“冲一冲”志愿占15%~20%、“稳一稳”志愿占50%~60%、“保一保”志愿占35%~20%,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及具体报考意向进行局部微调,建议考生填满所有志愿,不要浪费机会。
就上海财经大学而言,2/3的招生专业不限科目,工学和理学专业限考物理化学,保险学、数字经济专业限考物理,应该说填报自由度非常大。且在3+1+2省份,热门专业会同时出现在物理组和历史组中,利于考生报考。文理科省份同样如此。
Q6:学校近几年的升学深造和就业情况如何?
在升学深造方面,以2023届毕业生为例,本科毕业生有30%国内升学,20%境外升学。学校的推免比例2024年达到23.5%,预计2025年会达到25%。国内升学基本上聚集在上财、北清复交、人大、浙大几所高校。
在就业方面,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贴近市场需求,构建完善的校友职业发展支撑网络,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有极强的竞争力,就业起点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职业发展前景较好。
Q7:请介绍一下学校咨询方式或联系方式。
大家可以关注招生微信公众号“上财本科招生”、上财本科招生网 ,上面有各类招生政策发布,各地招生组联系方式,学院/专业介绍等。
招办咨询电话:021-65904372、65901267,欢迎考生和家长来电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