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为充分用好贵州医科大学云漫湖校区茶园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让更多同学体验采茶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贵州医科大学学生社区组织了一场春季“茶艺秀”劳动实践教育,万余名师生参与其中,享受沉浸式劳动的快乐。
知行合一:从课堂到茶园 解锁传统文化新体验
活动首日,医学影像学院的学生们率先走进茶园,在专业茶农的指导下体验采茶乐趣。嫩绿的茶芽在指尖翻飞,学生们一边学习“一芽一叶”的采摘技巧,一边聆听茶树生长习性与茶叶分类的知识。“以前只在书本上见过茶道,今天亲手摘下第一片茶叶,才发现每一杯清茶背后都是自然的馈赠与劳动的结晶。”2022级学生李明阳感慨道。
在随后的制茶工坊中,学生们围坐于炒茶锅前,观摩茶艺师演示杀青、揉捻、烘干等工序。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的实践小组更是将科学思维融入传统工艺,记录下不同温度对茶叶色泽的影响数据。“这不仅是劳动实践,更像是一场跨学科的探索!”指导教师原琦点评道。
多元联动:茶香浸润校园 美育德育双提升
除茶园实践外,学生社区同步推出系列活动。特邀贵州大学茶学院副院长、茶学专业博士汪艳霞到学校讲座,解析六大茶类演变史等茶文化知识。文艺类社团的学生在茶园跳起灵动优美的茶舞,以舞颂春。学校系统开设茶艺选修课,部分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进一步了解了茶文化,成为了茶文化推广者,让更多贵医学子懂茶、惜茶、爱茶。
“我们希望通过‘沉浸式’劳动教育,让学生在躬身劳作中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谛,引导他们树立“劳动幸福观”“劳动发展观”,同时将传统文化基因注入校园生活,形成劳动教育赋能医学人才培养的贵医模式。”学生处处长王韬表示,活动特别设置“劳动成果置换机制”——学生可将亲手制作的茶叶兑换成特色文创礼品,用于班级团建或公益捐赠,进一步激发参与热情。
全员参与:16个学院接力 劳动教育全覆盖
根据活动安排,全校16个学院分批次参与为期两周的茶园实践。茶园内每日可见不同专业的学生穿梭其间:护理学院学生细心观察茶叶形态与药用价值,生物工程学院师生探讨有机茶种植的方法与茶树保护策略……这种“专业+劳动”的创新模式,让传统技艺焕发现代活力。
学生们分工协作,沉浸采茶之中,有采茶经验的学生,也会时不时与大家分享如何辨认茶叶品种,提高采茶效率的小技巧。活动现场不时传来学生们的欢声笑语。
“看着自己炒制的毛峰茶被装进密封罐,成就感满满!”2023级研究生吴慧怡展示着她的劳动成果欣喜地说道。据后勤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本次茶园经过专门修整,增设了生态步道,保障实践安全。
以劳促教:构建“五育融合”育人新模式
“一站式”学生社区近年来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此次“茶艺秀”活动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学生社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刘美伶录制了茶文化主题微课,通过“贵医学子”公众号向学生们讲解采茶、制茶的步骤与注意事项,“未来我们将持续拓展劳动教育场景,开发更多兼具专业特色与人文内涵的实践项目,助力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医者。”她说。
学校根据时令变化,举办不同类别的劳动实践教育,由春季“茶艺秀”、夏季“园艺秀”、秋季“厨艺秀”、冬季“陶艺秀”共同构成学生社区“劳美四季”劳动育人品牌。
春日暖阳下,茶香袅袅萦绕校园。这场跨越学科与文化的劳动实践,正以一片叶子为媒,书写着贵州医科大学立德树人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