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黄埔区大沙街道地处贯通黄埔“三城一岛”立体空间南北交通“总动脉”科丰路和广州“东进”发展战略广园东路的交汇处。辖区内有5个城市社区,2个转制社区,来穗人员和流动人员较多,基层治理形势复杂多变。
为了更好地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大沙街以“1+3+X”工作模式统筹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力量,打造“五老”调解工作室构建多元调解格局,总结“七步工作法”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实践。这些“1、3、5、7”的数字背后,正是大沙街积极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夯实平安建设根基的生动实践。
大沙街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接待来访群众。
大沙街根据辖区特点,探索构建了“1+3+X”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模式(“1”为街道政法委员,“3”为综治办主任、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X”为矛盾纠纷化解具体涉及的职能科室或社区),旨在寻求矛盾纠纷化解成效的“最大公约数”,让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可以“有力都往一处使”。
“感谢你们这一年来为我们到处奔走,帮我们拿回工资!”今年3月,三名工人代表为大沙街送上锦旗,以感谢街道综治中心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为100余名工友化解劳动纠纷,拿回工资800余万元。
据大沙街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黄碧峰介绍,“1+3+X”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模式强化政法资源的集成化整合,优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衔接,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责任的有效落实,对群众诉求能快速响应并发挥部门解纷的最大效能。
2024年1月成立以来,“五老”调解工作室累计化解或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0余宗。该工作室凭借独特的人员构成、精准的调解策略以及高效的运作机制,探索出一条汇聚民间智慧、融合专业力量的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
大沙北社区党委书记龙玮琪和同事们在工作过程中,探索总结出一套基层协商共治的工作模式——“七步工作法”,实行“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议事协商、公开公示、跟踪落实、群众评价”七步流程,制定协商议事规则,确保居民可以充分表达意见,实现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从“做群众工作”到“和群众一起做工作”的转变。
社区将电梯加装的设计方案、居民议事协商结果、群众决策结果进行公示……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大沙北社区共加装电梯32台,解决了1500多户、500多位老人、120多位弱势群体爬楼难的问题。
通过“七步工作法”,大沙北社区先后解决了小区微改造、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安装、停车困难等问题。
大沙街“1、3、5、7”基层善治平安密码,不仅解锁了更高效有力的治理方式,也为人民群众打开了一扇更温暖、更和谐的幸福大沙之门。(岳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