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南京隆重召开,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人士前来参观。本次科交会汇聚了来自全国241所高校的2716项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研实力和创新活力。
其中,中国人民大学覃飙副教授团队带来的“悟学”大模型和“天眸”智能盲人眼睛项目尤为引人注目。展会期间,“悟学”大模型和“天眸”智能盲人眼睛的路演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看,众多参观者纷纷前来体验“天眸”智能盲人眼睛,并就其商业模式进行深入探究。这一幕成为了科交会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充分展示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市场潜力和社会价值。
据悉,此次南京举办的2024中国科交会距离教育部与江苏省围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举办的上一次活动仅相隔100多天。在主题大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强调要充分发挥 “以校企双向奔赴为最大效率、以师生携手共创为最大特色、以政产学研金协同为最大保障” 的独特优势。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也深入阐释了 “江苏为何是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丰沃土壤”,让参会者对2024 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落户南京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
本次科交会现场设立了高校成果超市、重点成果推介、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等 4 个展示区。涵盖领域涉及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生物医药、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诸多前沿领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240多所高校推举重磅科研成果参展,展现当前高校科技创新的多元布局与强大实力。
展会上,一系列高大上的科技项目如全海深AUV“悟空号”、“哪吒”海空跨域无人航行器、新一代抗血栓药物等让人目不暇接,展现了我国高校科研的创新实力。同时,一些小而精的项目也脱颖而出,成为展会上的另一道闪亮光芒。
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展台上,“悟学”智慧教育大模型和“天眸”智慧助盲眼镜等6款产品悉数亮相,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其中,“悟学”和“天眸”两个项目尤为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其独特的技术创新,更因为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动人故事和商业逻辑。
中国人民大学覃飙副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把科研瞄准满足人民幸福生活的刚需上,这样我们的科研才能真正在市场落地、服务人民。”覃飙副教授团队带来的“悟学”和“天眸”项目,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这两个项目不仅展现了人大在智慧教育和助盲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也体现了科研团队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担当。
据介绍,“悟学”大模型是覃飙团队瞄准教培领域痛点,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专为中小学生打造的一款“智学导师”。充分发挥北京基础教育优势,深度融合海量知识数据,遵循知识学习基本规律,强化知识学习理解、逻辑推理与自主生成能力,针对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科领域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助“神器”;“天眸”智慧助盲眼镜依托AI大模型,在读书读报、危化避险、社交购物等多场景提供更好辅助,以便提升视障人群的生活自理能力与社会融入感,点亮盲童希望之光。参展前,盲人眼镜已经捐献到北京市盲人学校和武汉市盲童学校,计划后期还要配置语言呼叫功能,更好满足视障人群需求。
会场内外,“成果转化” 与 “加强对接” 成为众人热议的高频词和关键词。在各个高校成果展区、路演厅,随处可见前来探寻新技术的企业人员,急切地搜寻着潜在的合作机会。覃飙表示:“3天的展会,人大展台一直热闹非凡,这不仅是对团队科研成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团队坚持科研服务人民、关爱弱势群体理念的肯定。此次展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证明了高校科研成果在满足人民高质量生活需求、关爱弱势群体方面的重要作用,也为其他高校科研团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