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分管领导袁超表示,面对此次美国高关税带来的冲击,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夯实自身实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对冲外部风险,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稳定性。
袁超指出,近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随后,中国果断做出反应,迅速出台一揽子反制措施,有力地回应了美国的关税挑衅。历史充分证明,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因征收高额关税而陷入了大萧条的泥沼,还引发了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关税报复及随之而来的全球贸易崩溃与经济衰退。事实上,当今世界经济已进入到了全球价值链时代,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与高水平运行的关键,美国再次在全球挥舞关税大棒,无疑会损人损已。3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受贸易壁垒升级影响,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放缓至3.1%,2026年恐将进一步降至3.0%。
袁超表示,需实施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为经济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数次实施了比较大的货币政策调整,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应继续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同时,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工具,着力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切实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稳定社会预期,助推居民财富的保值增值。
袁超认为,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的信心,引导社会需求的复苏和壮大。聚焦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把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作为长期战略,加大力度稳就业促增收,进一步释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活力潜力,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从长远看,引导社会需求的复苏与壮大的关键在于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效能,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一方面,通过优化税收调节、完善转移支付、促进就业创业以及健全社保体系等多种方式,在促进居民增收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将促消费同惠民生、补短板有机结合起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医疗、养老等多方面负担,以此稳定改善社会预期,有效激活居民的消费潜能。
袁超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应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在加强颠覆性技术创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等方面继续发力,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根基。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产业指引,针对不同类型产业的发展特点,精准施策、分类指导,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区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条件,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新动能和把握科技革命新机遇提供有力支撑。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袁超称,需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吸引更多外资和外需来华,着力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互联互通、坚持开放包容,是应对全球性危机和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应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的重要部署,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目前,中国已同周边17国达成构建命运共同体共识,同周边25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成为18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基于此,应进一步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发挥其对外贸易桥头堡作用,吸引更多外资和外需来华,努力发展和巩固好自己的基本盘,优先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夯实与左邻右舍的经贸合作基石,以建设“一带一路”为抓手,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构建高水平互联互通网络,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携手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促进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袁超表示,需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应围绕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进一步巩固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确保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供应链安全,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线贯穿始终,既注重预防在前、关口前移,又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防范各类安全风险内外交织、累积叠加,确保各类突出风险隐患逐步“清仓见底”,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