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软骨仿真三维结构和支持软骨细胞生长的异种软骨活性修复材料完成了首例临床试验,发明此款材料的是一家总部位于海南自贸港的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生生物)。
短短3年多,苏生生物便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月是故乡明,博学以报国
公司的创始人曾胜博士,毕业于瑞士苏黎世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师从2002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得主Robert Horvitz先生。几年下来,学术上小有成就,事业发展前景明朗,但心底那一轮故乡的明月却一直牵引他踏上归途。
曾胜表示,“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还是希望能将所学运用到国内相关领域。”再生运动医学作为交叉学科,结合了再生医学与运动医学的前沿领域,使用再生医学手段解决传统运动医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即通过组织、结构或器官的再生诱导,实现运动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数据显示,运动医学占据全球骨科市场20%以上的份额,但由于行业技术壁垒高、专利技术封锁等原因,中国运动医学器械领域仍以进口产品居多。随着国内对相关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创立一家以运动医学再生技术为核心的医疗器械研发公司逐步走向现实。
做软骨再生的领航者
创立伊始,公司就瞄准于运动损伤领域,以可吸收生物材料、组织工程技术和干细胞技术为基础,开发精准治疗的先进医疗器械,解决行业技术难题,打破国际技术封锁。自主研发的人工软骨再生支架,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创造性地解决了软骨再生这一世界性临床医学难题,具备了国际先进水平,产品也同步入选国家药监局首批26个“全国重点产品”之一。
图注:全球首例活性软骨(左)样品
苏生生物研发总监韩菲介绍道,“我们选择异种软骨复合材料ECM作为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既保留了软骨组织天然的微结构以及生物活性因子,又结合多聚糖增强其生物力学性能,同时添加明胶促进细胞粘附、增殖和分化”。该材料总体上具有特殊的三维空间结构,在组成成分和空间结构上与天然的关节软骨相似,具有诱导、促进软骨再生的特异生物活性位点。植入患处后,能够诱导周围的软骨细胞在支架材料内迁移,分裂增殖,分泌基质,再生为新生软骨组织。
从产品结构、再生能力、生物相容性和手术经济角度来看,苏生生物软骨再生ECM有望成为未来国内软骨修复的理想材料。
全面布局运动医学生态 以医疗科技促进运动健康
布局海南自由贸易港,苏生生物看中的除了产业落户、人才引进等方面的“绿色通道”之外,还有自由贸易港的便利进出口优势。源自瑞士的天然属性,苏生生物利用海南自贸港博鳌乐成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特许医疗政策,从瑞士引进了全球第一款生物钙基复合可吸收高分子和胶原的再生人工骨SmartBone® on Demand™,开展多部位3D定制再生骨手术。
图注:SmartBone® on Demand™可再生人工骨手术
基于3D定制人工骨的设计和制造经验,苏生生物自主研发以生物陶瓷为材料的3D打印定制化人工骨,目前已经完成实验室验证。围绕运动组织损伤,苏生生物还在同步开发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再生修复产品,其中富血小板血浆制备器荣获2022首届海南国际设计大赛“金质奖”。目前公司已经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个,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个,另有近10款产品提交注册审评中,2023年底有望新增6-7个三类医疗器械。
创新和质量是驱动苏生生物发展的双螺旋,而创新的动力则直接来源于人才。从瑞士到中国,一批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博士带着将医疗科技转化为守护生命健康的理想,汇集在海南自贸港,团队在植入类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干细胞与再生领域拥有专利37项,在《自然》《细胞》等国际顶级期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苏生生物是一家以科学家、医生及工程师为核心的企业。”,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曾胜博士说,“秉承科学进步惠及患者健康的仁心、技术革新解决临床需求的初心,我们将持续奉献创新天赋和不倦的工作热情,改善大众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目前公司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上,成为以海南为总部的自贸港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发展亮点。未来苏生生物将持续开发新的运动医学器械产品和手术方式,促进运动处方和运动康复的协同进步,多维度提高大众的运动健康水平,拓展更深、更广的技术应用范围和价值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