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迎新春·京和大讲堂特别直播《新年里的消费“新势力”》在北京中轴线北端的观中在地文化博物馆成功举办。
京和大讲堂是一个解读分享经济现象、社会发展、人才培养、艺术人文、科学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对话平台。作为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的品牌活动,其自2022年5月以来已进行了13讲。
直播中,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范周教授从小年的来历和习俗演变出发,对年节消费的时代变迁进行深入剖析,并由此展开了对当前中国消费增长点及2025年新消费需求的探讨。
直播当天恰逢北方小年,范周介绍,小年,古时又叫“小岁”,最早在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中就有明确记载。小年的习俗丰富多样,包括饮椒酒、祭灶神、吃糖瓜等,这些习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成为今天研究中国传统节日体系的重要参考。从小年到大年,“年文化”最本质的内涵在于团聚,有了团聚,年节消费也就有了全民性、集中性的特点。因此,从社会经济的视角来看,春节是全年消费力最旺盛、最活跃的时间。我们在消费里感受“年味”,也因为消费强化了年节的仪式感与凝聚力。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节消费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从改革开放前后的物资匮乏到如今的物质充裕,年节消费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春节消费已经从衣食住行衍生到了各类文化消费,成为一种享受型、休闲型的消费方式。
消费作为与社会生产力密切相关的词汇,是2025年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在探讨新春消费新趋势的同时,范周也深入分析了当代中国消费的增长点。他认为,当前消费驱动经济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2013年以来,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也由2013年35.6%提高到2023年39.2%,但这一数据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少距离。由此可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如今,消费市场蓬勃发展,其中,假日消费、健康消费、沉浸消费和老年消费表现亮眼,市场潜力巨大。
活动现场
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期间,旅游客单价高达1335元,远超其他节日。范周表示,未来假日经济仍将是拉动消费的重要力量。一方面,政府可以进一步优化放假安排,增加法定节假日天数;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如弹性工作制等,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消费时间。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消费逐渐成为刚需。范周在直播中分析,如今健康消费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医疗保健领域,而是涵盖了运动健身、营养保健、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据《健康产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将达到9万亿元。其中,年轻人对健康消费的追捧对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文旅深度融合和科技更新迭代的背景下,沉浸消费逐渐成为消费新热点。范周以《大梦·红楼》等沉浸式演出项目为例,向观众展示了沉浸消费的魅力和潜力。这些项目通过多线并行、穿插叙事的方式,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和文化感受。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沉浸体验的年消费人次达到7.48亿。然而,目前沉浸消费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产品同质化严重、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等。范周认为,未来沉浸消费市场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质量提升,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此外,范周着重强调了老年消费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市场。他指出,如今银发群体在教育、时尚、科技、运动等方面的消费显著增长。据京东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9月,银发族购买教育培训、珠宝首饰的成交额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84%、201%。未来老年消费市场需要更加注重适老化改造和多元化供给。一方面,企业可以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开发更加适合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也可以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支持,激发老年人的消费潜力。
范周表示,当前,消费市场正孕育着巨大的潜力和变革,也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新趋势:一是消费需求从大众化到分级化、分众化、定制化转变,服务至上是成功关键;二是虽然消费群体集中在Z世代,但消费群体向全龄层扩展的趋势已经显现;三是消费时间与场所打破固定时段与空间限制,灵活性将成为主要特征;四是消费目的从满足他人到满足自己,悦己消费是未来最大的市场;五是消费决策更加依赖社交媒体“种草”,消费手段更加便利化;六是消费市场将朝向智能化、高精尖产品迈进,科技引领品质生活新风尚。
本次活动的举办地观中在地文化博物馆有着700多年的历史,从一座庙宇演变到一座博物馆、一个文化新空间,这里见证了北京的沧桑巨变。如今,它以全新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来客,成为北京文化消费的新地标、文化旅游的新热点。范周也借由“观中”的名字为线上、线下的朋友们送上新年祝福,祝大家都能在纷繁复杂的时代中真正做到 “观中、观心、观自在”。
未来,“迎新春·京和大讲堂特别直播”将在每年小年(腊月二十三)与大家见面,共同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和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