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医学人文的大型系列节目《中国医界百家》今日上线播出。
该节目汇聚近百个医疗学科领域的诸多优秀医生,以各自成长过程中不同时间节点与具代表性的老照片为线索,追忆从医初心,感怀师长培育,回眸临床过往,分享温情家事,点睛医学进展,诠释使命担当……真实展现医生们脱下白大衣,走出医院,走出手术室的另一面。
首期节目播出的是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屈光白内障专业组组长张顺华教授系列的第一期。节目中,张顺华教授回顾了她从一个时常仰望星空,喜欢凝神思考的小女孩到大学毕业后就职北京协和医院的经历。她的导师怎样打磨他们这些“璞玉”一样的医学生?又如何用严谨的态度影响他们立身、立德、治学、治病?
很多学者认为,医学除具有科学技术的一般属性以外,其特殊性在于医学是一门直接面对人的科学,是以人为研究客体,又直接服务于人的科学。医学比其它任何科学都更强调人文关怀,要求医学工作者具有完善的人性修养。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医生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判断……”。我国古代就对医生道德有了深刻的认识,南齐时代《物理论·论医》中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之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都表明“仁爱”“达理”是“医者”的必备条件,“医者”正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典范。中国素有“人文学术之邦”的美称,人文关怀一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内涵。无论是古代哲人的论述还是当今人们的期望,都把“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作为医学的理想模式。因此,现代医学呼吁人文精神的回归,呼吁医学与人文能够完美结合。
《中国医界百家》没有彩排,没有摆拍,全程由医生在500平米演播厅的不同景区沉浸式讲述。还原本真、幕后解密、正向传播,让社会公众零距离了解——“我是这样的医生”。该节目内容还将出版成书籍,以更多不同的载体惠及受众,为参与节目的医生定格宝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