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数智赋能未来 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在京举办。同期,昆明传媒学院校长助理陈仕鹰接受采访,以下是精彩内容:
Q1:学校有哪些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上,有哪些独到之处?
陈仕鹰:近年来,学校在云南省开展的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在全省9所民办本科高校中名列前茅,超过部分公办本科高校。其中,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录音艺术、雕塑、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绘画7个专业获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资格。
学校紧紧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及云南当地社会需求,聚焦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内涵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有品质的现代传媒大学,始终坚持科学研究,积极推进应用型、创新型本(专)科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逐渐形成“田野+课堂+舞台+双创教育”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办学成果丰硕,师生创作的舞蹈作品《哀牢廽响》《阿密车》《重彩·佤山》等先后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银奖、铜奖。
Q2:请介绍下学校的人才培养策略?
陈仕鹰:学校注重产教融合,打造“五个一”培养模式,即:搭建“一”个产教融合平台、精选“一”系列赛事、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个实践实训支撑平台——专业工作室、构建“一”流教师竞技平台。学校雕塑专业在三碗水雕塑艺术园区、一木雕塑工程有限公司、锦像雕塑工程有限公司,开展校外实践环节,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设计制作云南重大文化地标雕塑20余项。
以录音艺术专业为代表,学生通过实战教学,强化专业知识,与音乐、舞蹈、戏剧等相关专业进行跨专业联合教学,形成以听觉艺术美为导向、课程思政群为引领的课程体系,融合“教授治学、专家督导,行业引导、企业合作,名家远程、网络拓展”的教学特色,创立“三融三链”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Q3:面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学校有哪些发展规划?将着重在哪些方面开展实践和探索?
陈仕鹰:学校拥有丰富的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以本(专)硕直通、品质游学、全面赋能为办学特色,为有志提升学历的学生提供便捷通道。
学校秉持“高端化、全球化、个性化”发展理念,现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100余所高校合作,为学生开拓海外升硕渠道。学校以优秀师资阵容、全程导师服务为优势,以国际活动、公益活动及学科竞赛为亮点,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
学校现有模型设计与制作实训工作室、3D实验室、游戏美术实验室、MIDI实训室、动捕实验室、4K全媒体中心、音乐录音棚、专业摄影棚等丰富教学资源。同时,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加大实践教学平台、校企(地)协同育人平台、数字化教学与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站在转设的新起点上,将进一步拓展工学专业对接云南产业发展,如增设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等,持续推动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