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藏乡桃龙”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桃龙藏族乡的宣传语。近年来,桃龙藏族乡以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多措并举推进文明创建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环境整治“美一点” 人居环境更舒心
走进桃龙藏族乡,随处可见“形成好风气、养成好习惯,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等标识标语。干净整洁的街道,村民在房前屋后种着各式各样的花草,热情好客的村民三三两两正坐在路边闲聊。
张月松在打扫自家院坝。(北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几年来,桃龙藏族乡的变化,村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家住大鹏村白果树院子的村民张月松是桃龙藏族乡远近闻名的“清洁文明标兵”,家里的一砖一瓦他都整齐摆放,门口的小路种满了中药材和观赏类植物。“看见我们村环境越来越好,我的心里真的非常开心。”
为让村民主动加入环境整治中来,桃龙藏族乡每月组成联合小组到户进行人居环境评分,并在“桃龙藏族乡城乡环境综合提质攻坚红黄榜”进行公示,形成了良好的环保风气。而张月松常年在大鹏村城乡环境优化中位居“红榜”,带动周围邻居养成爱卫生的习惯。不仅是他,全乡定期评选出来的“红榜”榜样们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身边人,逐渐形成一种人人爱护环境的浓厚氛围。
去年以来,桃龙藏族乡开展“生态藏乡、洁美桃龙”环境整治行动,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针对农村面源污染进行专题整治,对农药、化肥、覆膜、生猪养殖等进行专项检查,整改问题12个。开展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宣讲活动100余场。
产业振兴“旺一点” 中药材产业初具规模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桃龙藏族乡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等主导优势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精乡村特色产业,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吸引农民工、大学生等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就业,村镇经济实力逐年增强。
五龙村村民苗禾兵原本从事运输行业,后了解到村上中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便返乡开始他的中药材事业。现在的苗禾兵已经是拥有600多亩黄连地的“大户”了,带动了五龙村经济发展和村民就业。他的黄连地为五龙村提供了20多个固定岗位、40多个临时岗位,2023年的务工报酬达40余万元。
桃龙藏族乡与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建立山银花规范化栽培试验基地,试验、推广短期中药材品种,中药材种植格局更加科学合理。桃龙藏族乡还联合周边乡镇连片共同打造3000亩黄连基地,积极争创现代中药材园区,打造“药材综合产业园”。2023年该乡中药材产值突破7000万元,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万元,较上年度增长约8.3%。同时,通过中药材主导优势产业发展和农文旅融合发展,培育出了一批实力较强的新型经营主体,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文明实践活动“多一点” 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如何让移风易俗更加深入人心,将文明新风尚灌输到村民心中?桃龙藏族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羌山雄鹰”理论宣讲分队,通过围炉夜话和夏夜清音等方式,面向群众开展党的惠民利民政策、“三农”政策等内容的宣传宣讲活动。桃龙藏族乡高度重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筹备“望果节”庆祝事宜。广泛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活动,将藏族婚庆、聚会、村规民约、议事协商等传统呈现出来。
同时,全乡有针对性地加强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应对解读,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我家附近的公路上部分路段缺少护栏,万一发生意外怎么办?”在了解到村民陈远富反映的问题后,桃龙藏族乡立即派人前往现场查看,并及时进行处置。事后,陈远富感慨:“乡上处理得很快,这下我们心里就踏实多了,谢谢他们。”
桃龙藏族乡深入开展“叩开一扇门·温情进万家”大走访、大调研行动,组织乡村两级干部80余人次进行入户走访,覆盖全乡各村各户,建立问题解决台账,收集问题54件次,目前已全部完成办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