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砚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自古以来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它与笔、墨、纸合称为中国传统文房四宝。时常宣扬着自己文人理想的乾隆皇帝,就有一方珍爱的仿宋玉兔朝元澄泥砚。
清 御铭澄泥仿宋玉兔朝元砚
故宫博物院藏
这方仿宋玉兔朝元澄泥砚属于仿古澄泥套砚(六方)之一,原藏于清宫造办处,是乾隆时期著名的仿古砚。澄泥砚的制作起于唐而兴于宋,其制作方法借助于古代制作砖瓦陶器的工艺,十分独特。工匠首先澄滤砚土,去除粗渣沉淀后,再加入固剂,最终制坯煅烧。澄泥砚质地坚硬耐磨,易于发墨,不损毫,不耗墨,堪与石砚相匹敌。它与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为“四大名砚”。
清 澄泥石函式砚
清 澄泥卷荷式砚
故宫博物院藏
此件砚为圆形,砚面无砚池,雕有“玉兔朝元”的图案,一轮圆月高悬于空中,地上一只兔子回首相望。古人将玉兔比作臣下,圆月比作君王。结合《全唐诗》中提到的“岁迎更始,节及朝元”,“玉兔朝元”其实代指的便是岁始臣子对帝王的朝见。
“玉兔朝元”的图案
砚的周围有阴刻楷书乾隆御题诗一首:
月中兔兮日中鸡,卯酉其象交坎离。
天然配合谁所为,日鸡月兔两弗知。
朝元之砚恒如斯,研朱点笔犹繁词。
侧面则刻有“仿宋玉兔朝元砚”字样。砚台另附一个精致的紫檀木盒,盒的中间嵌有圆形夔纹白玉一枚,周围有阴文填金隶书御制诗一首。文字与砚面题诗基本相同,只是“天然配合谁所为”一句中的“谁”改为“神”,并署“乾隆戊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春御铭”。
“仿宋玉兔朝元砚”字样
清代内廷设有“砚作”,专门负责御用砚品的制作。乾隆帝崇尚古朴,喜欢鉴古收藏,这一时期的内廷砚作就制作了不少仿古砚。他最喜仿制的古砚形式共有六种,除仿宋玉兔朝元澄泥砚外,其余的还有仿唐八棱澄泥砚、仿宋天成风字砚、仿汉石渠阁瓦砚、仿汉未央砖砚和仿宋德寿殿犀文砚。
清 仿宋天成风字形青石砚
清 仿宋德寿殿犀纹青石砚
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乾隆时期成套的仿古御用砚也会交苏州按宫廷样式承作。这套御用紫砂澄泥砚就是交苏州按宫廷样式制好后,再由内廷造办处题刻砚名和乾隆御铭。据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帝非常喜爱加入宜兴紫砂的澄泥砚,并将其作为自己朱批御用砚。仿古澄泥套砚不仅作为当时宫廷最重要的砚品形式,供乾隆帝御用,也常被他赏赐臣下,彰显皇恩浩荡。
清 宜兴窑紫砂御题澄泥套砚
故宫博物院藏
古人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纸、砚是文人书案上不可或缺之物。北宋欧阳修在《学书为乐》里曾说:“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事。”砚台不但是古人重要的书写工具,更是其抒发心志的媒介,蕴含着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一方古砚,即是一颗文人心。(周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