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盛夏,沿着蜿蜒向前的山间公路,行至海拔1000多米的忻州市五寨县,可以看到中药材种植基地一片葱郁的绿意,黄芪、药菊长势喜人,十余名工人正在进行管护。
五寨县黄芪种植基地。(张向荣 摄)
这与几年前的情形迥然不同。以前,五寨县主要种植大豆、荞麦等传统作物,经济效益并不明显。
1994年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点帮扶五寨,30年间充分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助力五寨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一条中医药强县富民的新路径。
“这些年种黄芪,一亩地最多产800公斤,纯利润是原来的两三倍。”五寨县孙家坪乡祥锐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户徐永祥说,对于农户而言,五寨县努力打造集种植、加工、研发、服务、文化、康养于一体的中医药产业链,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板蓝根收获现场。 资料图(刘笃效 摄)
“一片草”引来产业兴。如今,五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生产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4个,中药材种植每亩纯收入可达1800元以上,6000余人从事相关产业。
走进五寨县中药健康产业孵化园的车间内,经过处理的黄芪整齐排列,工人们用机器将黄芪、党参等药材切片、过筛。
菊花采摘现场。(张向荣 摄)
五寨县道地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户刘俊希介绍说,从以前卖黄芪鲜货,到现在建设加工车间、成立品牌、开网店,收益翻了好几倍,这都得益于县里大力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
晾晒中药材。(刘笃效 摄)
五寨县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持续帮扶。2018年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投入1亿多元帮扶资金,在五寨县实施健康暖心工程,为五寨县中医院扩建4100平米业务用房,建成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捐赠一大批医疗设备、药品物资。
五寨县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一角。(刘笃效 摄)
2024年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筹集2000余万元,在五寨县建设住院楼及附属用房,选派35名北京医院专家团队开展驻点帮扶、义诊巡诊、送药下乡等活动,为群众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
在五寨,中医药产业在多元助力乡村振兴上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产业基础打好了,康养发展也跟得上。位于晋西北中心地带的五寨县,拥有较大的原始次森林和亚高山草甸荷叶坪,空气质量较好,夏季凉爽舒适,是旅居康养、消夏避暑的宝地。
近些年,五寨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探索“康养+中医药”融合发展新模式,致力于将五寨打造成知名康养目的地和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高地,让康养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前景更加广阔。
在日前举办的山西五寨夏季康养活动暨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齐聚五寨,进一步总结中医药多元价值助力乡村振兴宝贵经验,面对面深入研讨县级康养旅游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康养五寨”品牌,提升五寨知名度。
五寨夏季康养活动暨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现场。(陈慧忠 摄)
“我们期待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进一步挖掘五寨康养资源潜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研讨会现场,五寨县委书记刘志成发出邀请,希望各界人士以专业的视角、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为五寨康养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五寨县将抓住机遇、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康养产业发展。
未来,五寨县将继续结合实际情况,创新种植、推广等模式,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赋能中医药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五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