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闫惠卓)近日,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计算机行业主管黄忠煌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计算机行业业绩拐点在即。2024年二季度计算机行业人员薪酬成本同比开始下降,同时,随下游行业IT支出修复,2024一季度至二季度计算机行业收入连续两个季度同比正增长,预计2024年计算机收入费用呈现“正剪刀差”,成长性行业利润弹性开始兑现。行业基本面修复向上,看好智能化、国产化、国际化三大方向。
智能化:从跟随迭代到能力突破
黄忠煌指出,AI算力需求国内供给显著改善。我国科技硬实力快速突破,国产AI芯片领军公司取得较快进展,叠加算力长期较为确定的增长需求,供需两端均有利好。
在算力需求侧,中国服务器市场下游集中度高,重点为互联网、通信、金融,其中互联网占比基本维持在40%以上。长期来看,互联网、通信、金融依然为算力的主要需求方,后续三个行业均有积极信号验证需求增长。互联网方面,厂商资本开支持续恢复,此前受到外部影响和经营战略调整,2022年起互联网厂商资本开支有部分下滑,从2023年三季度开始,以BAT合计口径看,资本开支开始持续同比增长。AIGC推动BAT及字节等互联网厂商拥抱产业趋势,增加资本开支以实现在AI领域建立优势,此外互联网厂商的阶段性调整已经完成,经营持续推进带来对通用算力的原生需求;在通信厂商方面,AI接力云服务成为发力点,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焦点转移。随着三大运营商在2023年陆续发布自主大模型底座及行业大模型产品,算力网络和智算中心建设成为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的新焦点;金融和政府方面,服务器需求稳定,信创带来结构性变化,二者的共同需求点为对于服务器安全性、稳定性有较高要求,在本轮信创背景下,国产替代将带来需求的结构性转变。
在算力供给侧,国产芯片加速,AI训练相关芯片突破,预计将带来格局的分散化。此前,国内AI算力芯片,尤其是训练侧需求,主要依赖于海外英伟达的产品。出于供应链安全及产品多样化需求,国产AI芯片此阶段发展迅速。华为等国产芯片厂商加码AI领域,从推理到训练侧均有积极进展,预计未来随着产品能力提升,以及GPGPU、ASIC等架构多样,后续市场将呈现分散化的趋势。
国产化:从政策驱动到产品驱动
黄忠煌表示,新一轮IT国产化产业(以下称为“信创产业”)的特征为产品力更加成熟、市场空间更加广阔。狭义信创需求可视为党政IT系统替换需求,广义信创需求指的是随中国IT供应链能力提升、产品力提升,通信、金融、电力等行业的IT国产化需求。过去5年,海外基础软硬件产品的迭代升级放缓,相关公司创新呈现“挤牙膏”特征,与此同时,国产基础软硬件产品力则迅速突破,如办公软件、OS、CPU等产品,已经具备市场竞争力。因此,本轮信创产业需求,已经由政策驱动转变为企业自发采购驱动,预计行业需求曲线更加陡峭,产业链公司有望迎来业绩、估值双升。
此外,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国产化同样值得关注。5月23日,工信部办公厅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在工业软件领域设备、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和工业操作系统等方面做出更新目标、替换时间和数量等安排。根据相关指引,黄忠煌认为,重点工业领域智能化升级的国产化比例有望持续提升,丰富的工业场景将有利于国产工业软件快速提升产品能力,将全栈式工业软件及工业系统能力提升至更高水平。
国际化:从嵌入式到全产品
黄忠煌指出,计算机公司出海历史看,中国的嵌入式软件具备全球比较优势,如安防等细分行业,相关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大多在2022年开始有所提升。而纯软件型公司,如办公软件等细分行业,海外收入占比达到50%者,往往早期专注全球细分市场,持续拓展第二曲线。在出海目的地方面,我国计算机公司主要聚焦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空间大,但信息化渗透率低,数字化需求正成为中国计算机公司的增长新动能。
黄忠煌认为,智能化、国产化、国际化是计算机三大长期趋势。其中,智能化方面,以AGI为长期理想,算力侧基建高景气,大模型商业化逐步落地;国产化方面,行业信创加速推进,“补短板”领域依然是成长核心;国际化方面,我国嵌入式软件具备全球竞争力,寻找出海为基因的公司,发展第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