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绿枝头一叶黄
秋风恰则到林塘
今日,我们迎来
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十三个节气——
立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自此阳气渐收,阴气渐长
万物内敛
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
· 立秋有三候 ·
一候,凉风至。立秋至,北风起,吹走盛夏酷暑里的热风,给空气中带来一丝凉意,天气开始呈现转凉的趋势。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露,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 寒蝉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感阴而鸣,说明天气已经开始变凉,寒蝉之于秋天,就犹如布谷鸟之于夏天,都是一种信号。
·立秋诗意秋韵·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 • 王维《山居秋暝》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唐 • 刘禹锡 《秋词》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
满阶梧桐月明中。
——宋 • 刘翰《立秋》
秋气堪悲未必然,
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
荷叶犹开最小钱。
——宋 • 杨万里 《秋凉晚步》
· 立秋民间习俗 ·
“立秋”不仅是重要的节气
还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
民间以“贴秋膘”“晒秋”等习俗
来迎接秋天的到来
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人们会在立秋时吃炖肉、烤肉、红烧肉等以肉贴膘。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山区居民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传统农俗现象。
咬秋,是指“吃西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人们会在立秋这天买来大西瓜,全家人围在一起享受这尽情的美味和丰收喜悦。
秋社,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社日节,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立秋时,人们收获初丰,会举办仪式祭神答谢,祈祷有更好的收成。
打秋,又称立秋节或七月节,人们在立秋之际,祈盼下一场及时雨,吓碎所谓秋胆,洒暑祛夏,减少风潮之灾,以利秋季农作,这项民俗活动被称之为“打秋”。
· 立秋沙场练兵 ·
“热在三伏”
又有“秋后一虎”
然而酷热天气挡不住官兵
持续练兵备战的热情
他们在尘土飞扬里摸爬滚打
在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
在反复淬火中百炼成钢
夏未尽,秋已至
一叶落,天下秋
季节交替,岁月轮回
历经酷暑骄阳
静候一季丰收
愿战友们所有的努力
都能开花结果
文字:徐星星、段爱珍、王兴
视频:武兵川、张梓萌、龙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