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华网联合主办,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和中国和平出版社承办的“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是我们继“未来讲堂——名家诵读赏析经典古诗词”活动之后,为广大青少年精心准备的又一份国学大礼。
活动邀请了十余位专家学者撰稿,百名演播艺术家、广播电视主持人、表演艺术家献声,用生动的文字、美好的声音,为青少年朋友献上中国式的成长滋养与青春陪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词作者:辛弃疾
撰稿:陈骥
诵读赏析:李立宏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点击收看·
【赏析】
在这首词中,结合当时的局势,作者的心态非常复杂,北伐中原之豪情壮志未歇,还夹杂着一份老成谋国的审慎与忧思。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著名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青年时,积极参加抗金斗争。曾上书南宋朝廷,条陈战守之策,但不被采纳。后到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官。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迫害,最终退出政坛,抱憾而逝,享年六十八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词作充满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收复山河的豪情,倾诉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合称“苏辛”,但又不拘一格,一些描摹壮美山川、隐居生活的小令则风格明快、清丽,亦受到人们赞许。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永遇乐》,双调词,一百零四字,上下片各十一句,多押去声韵或上声韵。这个词牌创调于北宋,主要抒发的并非喜悦之情,而大多是一种沉郁而悲愤的情感。
这首词作于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当时的辛弃疾已经南归四十多年,在多年退隐山林之后,终于再次被起用,先任浙东安抚使,再知镇江府。但是,主事者只是想利用辛弃疾主战派元老的身份作为号召,并非真正想委以重任。因此,在这首词中,结合当时的局势,作者的心态是非常复杂的,北伐中原之豪情壮志未歇,还夹杂着一份老成谋国的审慎与忧思。
词的上片自“千古江山”四字起手,词境宏阔。孙仲谋,即是东吴政权的创建者孙权;寄奴,即是刘宋政权的创建者刘裕。辛弃疾先后化用孙权割据江东与刘裕建立刘宋政权并两度挥师北伐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怀古之幽情与现实之感慨。风流人物已是“雨打风吹去”,只剩下“寻常巷陌”消沉于历史的河流。但他们“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和不朽功业一直激励着作者。
词的下片,作者的心情却再一次转入深沉。“元嘉草草”三句,是写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三次北伐,因为准备不足,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也是在深刻警告当权者,北伐固然重要,但一定要准备充分,寻找时机,不能够“草草”行事。究其原因,便是在辛弃疾率众南归后的四十三年间,整个社会风貌都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为元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字,佛狸祠即是与他相关。这三句是写南宋偏南日久,老百姓都已经忘记了民族耻辱。但是,作者并不认为北伐时机已失,而是隐然以身系时局的元老自任,更自比为垂暮之年仍能“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的老将廉颇,期待为国出征。
辛弃疾这首词全篇用典,但无一处不与当时的现实紧密相连。虽通篇记载古人之事,但无一处不是说当下之事。长于用典,这也是辛弃疾词最鲜明的艺术特征之一。
撰稿:陈骥,江西教育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古籍出版中心)主任,副编审。著有《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的诗与情》《增修历史感应统计 魏晋南北朝卷》、注评本《千家诗》等。
诵读赏析:李立宏,配音、演播艺术家,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现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长期从事有声艺术语言教学与实践活动。为国产和外国影片、电视剧、动画片的角色配音,担任纪录片解说,及广播剧和有声读物的演播。
主创人员名单
总策划:沈蓓莉、范卫平
策划:黄炜、陈爱民、黎刚、孙巍、王秋、李秀磊、林云
统筹:胡银芳、高建荣、毛蓉蓉、常烨
撰稿:王贺、冯倾城、刘先琴、江合友、李让眉、肖亚男、陈才智、陈骥、蒙曼、路英勇、樊令(按姓氏笔画为序)
监制:钱宇、刘莹、王洋、杨隽、张宝玉
多媒体公众号主编:洪博
融媒体:白钢、天时、雷杨、马鹏、宋扬、朱伟雄、高磊、李林、权敬、刘强、陈静、徐林、常炯辉、黄俊
文字编辑:张冉、高玮齐、王雅卿
美术编辑:孙文君
音视频制作:北京京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