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如何融合发展?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研究员朱贺天戈:“作为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问题,关注交集是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除了交集之外,绿色金融的普惠化应该不止于交集的讨论,不止于讨论我们中小微弱的碳的问题,减排的问题。脆弱群体的气候适应性和绿色转型公平性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而这其实也是绿色普惠金融应该涉及的一个大的部分。有多类文献也都曾指出就是脆弱人群并不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他们享有最少的自然资源,却最容易暴露于气候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之下,且拥有最少的资源去应对这样的变化。
所以因此我提出我们有三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点,第一是要关注脆弱人群的气候脆弱性。其中的原因,我列举三个,第一个是因为对于拥有较差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脆弱人群,其实是更容易遭受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这个影响。第二就是说气候与环境变化造成微弱经济体的金融负担其实是更加显著的,其中就是包含着遭受自然灾害的侵害时,由于没有较好的风险的规避手段所受到的金融损失。第三个其实就是说,脆弱人群主动规避的行为缺失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在新市民和农村居民中,对于保险的认识不够,希望追求当期的回报,没有风险的分担意识。所以说因此,据此来说,提高脆弱群体的气候适应性与韧性,我觉得也是绿色普惠金融关注的重点之一,但同样也离不开科技和数字化的赋能。我们认为提高脆弱群体的气候适应性和韧性,也是以目的为导向的绿色普惠金融,也是绿色金融普惠化的表现之一。
但是现状其实是不容乐观的,全球气候融资超过了6000亿美元,其中仅有5%的资金用于气候适应性的融资,而绝大部分其实用于减缓类的投资,而真实用于脆弱人群的这个数额将会更加小,这其中的需求和真实投入的鸿沟还是很显著的。第二个点就是说,绿色转型中的绿色溢价和政策冲击对于脆弱群体的这个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比如说我们说的煤改气工程引发了取暖成本的提升。低碳发电的绿色溢价,家庭分布式光伏的初期投资成本等,这些其实都需要我们金融解决方案来提供出路。所以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都需要采用科技和金融的手段去抵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