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雕制品
海南椰雕是以椰壳、椰木和椰棕为主要原料的传统雕刻艺术,是海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智慧结晶,主要流传于海口、文昌等地。2008年,海南椰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南椰雕历史悠久,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精湛的制作工艺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享誉于世。唐代就有椰雕的相关记载。到宋代时,工艺精致的椰碗、椰杯、椰壶已流行于士大夫的宴席之上。宋代诗人苏东坡被贬儋耳(今儋州市中和镇)时,曾拿椰壳椰棕请当地艺人雕成帽子戴之,取名“椰子冠”。明清时期海南椰雕常作为贡品献给朝廷,因此有“天南贡品”之美誉。
椰雕工艺主要分三类:第一,椰壳雕。根据椰子壳的天然形态,将椰壳和贝壳嵌镶结合,按设计造型拼接成工艺品。第二,椰棕雕。根据椰棕自然肌理效果,采用切、割、烫等方法加工成各种人物和动物造型。第三,椰木雕。椰木过去经常被海南百姓作为木梁建造房子,后来也有工艺厂用其加工筷子、发夹等产品。
传统手工椰雕制作流程十分复杂,一件椰雕工艺品的成型需要经过选料、造模、雕刻、通花、镶嵌、抛光、修饰等多道工序。手工艺人会依靠经验和眼力,透过包裹在外的椰棕判断出椰壳的形状、色泽、厚度和硬度等,再根据椰壳形态设计和雕刻成最终的作品。
椰雕的雕刻手法有平面浮雕、立体浮雕、通花浮雕,以及带棕立体雕刻和贝壳镶嵌雕刻等。线刻、浮雕较为常见,多用于在椰器表面呈现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等内容,漆贴以金彩,更显古朴素雅。镂雕、镶嵌工艺多用于较为精致、艺术性较高的椰雕器物,工艺性、装饰性强烈。
制作椰雕的具体步骤包括:选材,以椰子厚重、体积大者为佳;处理椰子外壳,脱毛风干后备用;打磨抛光,让椰子成为光滑流畅的“画布”;开始制图,有了图便有了灵魂;雕刻,选出相应的工具,开始“妙刀生花”……经过椰雕艺人的匠心与妙手,普普通通的椰子变成了独具地方色彩的手工艺品,创造了独具民族风格和海岛特色的椰雕文化。
椰雕除了可以制作装饰画、花瓶、摆件等艺术品,还可以制作碗、瓢、罐、杯等生活用品。20世纪70年代以前,椰雕制品是很多海南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器物。如今,椰雕工艺品更成为各种场合摆设的精美艺术品,开发出餐具、茶具、酒具、烟具、花瓶、挂屏、座屏等数百个品种,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体。
在时代发展中,海南椰雕产品不断创新。椰雕工艺与电子产品、文创产品等深入结合,作为城市礼品走进景区、文博场馆,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人得以了解海南椰雕的历史发展、文化价值,感受古老文化与创新科技的碰撞与融合。
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富道村素来有“椰雕之乡”的美誉,椰雕工艺源远流长,是海南民间手工技艺的一张亮丽名片。早在300多年前,该村就办有多个家庭椰雕作坊。龙华区文化馆副馆长任璇妃说,为了对这项具有浓郁海南风情的民间传统美术技艺实施抢救性保护,2008年龙华区文化馆整理汇编相关资料,将“富道村椰雕技艺”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更名为“海南椰雕”,承担起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保护责任。龙华区全力助推海南椰雕技艺的振兴和传承,并取得了很大成绩。2018年,海南椰雕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龙华区还凭借海南椰雕项目两次获评海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不久前,海南省专门出台了支持椰雕保护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要加强海南椰雕传统技艺保护与传承,提高海南椰雕研培能力和效果;扩大海南椰雕的宣传和推广,推动海南椰雕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等。在政策支持和新老匠人的努力下,海南椰雕正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耀眼光彩,发挥出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作者:陈关超 姜影 吴文婕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