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4日电 日前,由新华网主办的非遗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案例总结交流会在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举办。
新华网在线教育分公司总经理孟源在致辞中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非遗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创新路径,新华网启动“2024年非遗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案例征集活动,得到社会广泛关注、积极参与,收到200余个实践案例。新华网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媒体力量。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校长丁孝智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成果及非遗传承实践情况。他表示,职业教育与非遗融合需多方聚力,以职业教育为突破口,通过校际协作、产教融合构建非遗育人体系,通过各方深化合作,共同破解非遗教育存在的难题,为非遗文化注入活力,培养德艺双馨传承人才,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双向赋能。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副校长柯国凤做题为《传古艺˙育新人——非遗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广演探索与实践》主旨演讲。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校务委员张兴龙做题为《“职业教育+非遗传承+产业开发” 三位一体培养培训荆楚非遗传承人才》主旨演讲。
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陈开艳发布非遗进社区倡议:中国社区发展协会携手新华网共同倡议,让非遗文化走进全国城乡社区,通过社区非遗文化展、社区非遗文化公益活动、社区非遗文化传承人培训、社区非遗文化文创就业创业等形式,推动非遗文化与人民群众亲密接触,并在人民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与会专家围绕职业院校非遗如何协同社会化发展,进行圆桌交流。
当日活动现场,公布了2024非遗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案例征集结果。来自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新疆艺术学院、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8所院校的代表交流了案例实施过程与体会。
最后,四川通圆数智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杨扬为与会代表做《AI赋能非遗传承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智能传承与创新》专题讲座,介绍人工智能发展整体趋势,分析相关大语言模型的技术特点,并对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推进非遗传承进行了路径和解决方案的推荐。
活动现场还进行了非遗实物展示,20多项与职业教育融合非遗项目现场展示非遗产品和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