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总医院践行“以患者为中心”,推出优行服务、静心音乐、艺术长廊、咖啡书吧、特殊关爱、慧诊畅行、无盲标识、健康讲堂、安宁疗护、一站式出诊、舒适体检、“医”说就懂十二项行动,全力助推医院就医体验提升,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体系,让每一位前来就医的患者都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与安心,开启就医体验的全新篇章。
医院位于大沙河河畔,相比市区喧嚣嘈杂,这里环境安静、清幽,停车也更加方便。沿学苑大道行驶而来,能清楚地感受到越靠近医院风景越美。不见高楼大厦,蓝天白云和高尔夫绿洲球场是医院的天然背景。
“美得不像一家医院。”这是众多初访者发自内心的感慨。
步入明亮通透的门诊大厅,没有传统医院的熙熙攘攘与沉闷压抑,开阔温馨的环境,瞬间令人心情豁然开朗。以大自然柔和色系精心构建的空间,宁静而平和。艺术长廊巧妙设置在其中,医院与美术家协会合作,每年举办不同主题画展,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一处心灵得以舒缓与治愈的温馨天地,随手一拍,皆是动人景观。
门诊大厅中央,一架钢琴静静伫立,有音乐特长的患者、家属和志愿者,时常在往来人潮之中弹奏安然宁静的旋律,音乐,这一历久弥新的治愈良方,在此发挥着独特作用,帮助人们放松心情,调解情绪。
此外,医院引入咖啡书吧、便利店等多元服务形态,满足大家休闲、生活与康复需要,书香与咖啡烘焙的香气交织,让原本严肃、冰冷的医疗空间充满了浓厚的人文与生活气息,有效缓解了患者就医时的紧张与焦虑情绪。
静心音乐、艺术长廊、咖啡书吧,每一处细节都是从患者的视角和需求出发,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而从进入医院开始,如何让患者的“就医动线”更短、便快、更流畅?在优化就医动线的问题上,深大总医院更是下足了功夫,医院不仅精心打造人性化空间布局,还不断改进外部交通衔接。开通的接驳专线,让公交巴士能直接驶入医院内部;地铁“一键直达”,患者出地铁口就能来到医院门口,无缝对接就医行程;在住院楼前设置无障碍出租车候客点,手机下单即可个性化预约接送,真正做到健康“优行”。
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患者能够顺利找到目的地,医院打造清晰、明确、规范的导向标识,在复杂路口增加地标投射灯,为患者指引方向;就诊高峰期安排工作人员主动引导,及时答疑解惑;组建多语种导诊服务团队,满足不同语言背景患者需求,实现“无盲标识”全院覆盖无死角,让患者就诊不再“迷路”。
共享轮椅、无障碍卫生间、儿童洗手池、带有舒适软垫的“温暖座椅”……每一处精心雕琢的环境细节和贴心设计的设施,都如同春日里轻柔的微风,悄然无息却又实实在在地抚慰着患者的身心,将润物细无声的人文关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深大总医院,老人、儿童、孕妇、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可能面临的就医难题都被逐一化解。自助挂号机和手机端界面专门设置了符合老年人阅读习惯的模式;对于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开展“爱心接力”陪诊,协助他们取号、取药等;医院还为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全天候开放“暖心”驿站。“十二项行动”不仅着眼于环境设施的改善,更致力于就诊流程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患’位思考”的理念。
就诊“医”路通畅,让群众既能“看好病”又“好看病”
林女士的婆婆最近两周一直腿疼,她带老人来骨科就诊,竟然意外发现挂到了院士的普通门诊号,医保支付挂号费后仅仅花了35元。“没想到在普通门诊能看到院士级别的大专家,咱深圳的医疗资源太牛了!”
在临床上,常常遇到患者辗转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不同专家门诊,反复接受检查,所患疾病仍无法确诊或没有明确治疗方案的情况,深大总医院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由院士领衔,开展学科一站式门诊,在骨科领域集脊柱、关节、创伤、肩肘、足踝、手外及显微外科专家,专家团队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佳治疗方案。患者可以少跑腿,看一次门诊,就能解决复杂病例的诊断,这正是深圳大总医院为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诊疗品质探索出的独特经验。同时,推出20余个多学科(MDT)诊疗团队,扩展多学科诊疗覆盖病种,打破了科室与专业条框限制,打通了院内转诊转介,增加了优质医疗资源供应,可最大限度为患者提供全面诊疗服务。
“‘十二项行动’的核心内涵,就是以人为本,让群众‘看好病’又‘好看病’”深大总医院相关负责人这样介绍。
在服务患者方面,医院不断优化就医流程,让挂号、问诊、检查,每一步都便捷、流畅。在全市范围内首批推出了“0元复诊惠民号,即“一次挂号管三天”,因检验检查当天不能完成或不能获取报告的患者,可以在3日内(含首次就诊当日),免费预约再诊。同时,简化加号和退号流程,实时动态监测全院的就诊量;实现网络、现场、电话、诊间多渠道预约诊疗;推行门诊导诊单“一单通行”,即将病历、处方、预约信息等集合在一张指引单上,患者可以拿着“一张纸走全院”,也可实现各类报告自助打印或手机云端查看功能。一站式门诊服务中心,提供多项便民服务措施,为患者提供全过程、集约化、一站式高质量综合服务。
在住院服务上,深大总医院同样不遗余力地解决患者难题。采用“全院一张床”模式,灵活调配床位资源,提高床位利用率,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等待时间;出院办理云结算,用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轻松办理床旁结算、查询下载医疗收费票据费用等出入院业务。
同频共振的温度,关爱和尊重每一位患者的就医需求
梁先生(化名)确诊肝内胆管癌晚期,病情进展恶化,当生命步入终章,安宁疗护成为了最后的温暖守护。医护人员帮助他减轻痛苦和不适症状,给予他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层面的支持。最后时刻,挚友、亲朋围在病床旁,一起举起了手中的啤酒,轻轻送别这最后一程;罹患肺癌的张先生,临终前最后的心愿是和妻子、儿子一起拍张全家福。肿瘤科通过VR技术,使他的遗憾得以圆满……这几位患者人生故事的缩影,也是医院安宁疗护践行“道谢、道歉、道爱、道别”的“四道人生”理念的一个缩影。在安宁居,家庭式布局的病房,营造着“家”的归属感;设计充满亲和力的“安医生与宁护士”卡通IP形象,传递关怀,缓解患者和家属面对病痛的紧张和恐惧;倾听“生命故事”,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有效、良性的医患沟通;通过安宁疗护,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身心照护与情感支持,让生命的最后阶段充满温暖与意义。
宏大而深刻的叙事不是每天都发生,平凡生活中充满烟火气的慰藉同样生生不息。在健康管理中心,精益求精的总院人可以为了“吃”反复钻研,从口味咸淡、营养搭配、份量大小,在许多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上“反复抠”,只是为了让前来体检的人群可以吃到特色、多样的健康早餐。
“把实事做在细处、把质量做出精度、把服务做出温度。”不仅是一句口号,为满足群众的体检需求,健康管理中心在环境布局、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及信息化等方面全面升级,根据体检人群和体检套餐不同,将中心划分成两个区,不仅有效保护隐私,实现人群分流,还使体检区域与普通就诊区域相对独立,避免干扰,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高峰时段,中心安排专人有序导引、支持预约出体检单。内科、外科、五官科、彩超室、心电图室等检查室都集中在一起,体检者不用东奔西跑。从检前预约、咨询,到检中全程导检、检后个体随访,提供“互动式”服务,真正实现一站式解决健康问题。
“细节狂魔”的背后,是深切尊重并关注每一位患者的就医需求。
主动服务,走向患者,也体现在健康教育理念和科普形式的创新转变。医院不断探索全方位、多维度的健康宣教形式,既上云端,也接地气。每月固定开展的“健康大讲堂”已坚持六年多,并从“我讲你听”,变为“你问我答”,现场解答百姓生活遇到的实际健康需求问题。医学科普以动画、短视频、海报等形式走进诊区和病房。知名专家化身科普达人,通过“医说就懂”线上直播,与大众“零距离”分享健康科普知识,助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深圳大学总医院的十二项行动成效斐然,从环境的温馨营造到流程的便捷优化,从特殊群体的贴心关怀到健康知识的广泛普及,桩桩件件都落在患者的心坎上。未来,深大总医院将继续秉持 “以人为本,‘患’位思考” 的理念,持续优化全过程就医感受,厚植人文精神,打造品质文化,让每一位走进医院的患者,都能收获安心、舒心与暖心,让人文关怀在医疗服务的每一个角落熠熠生辉,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