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3日,以“高质量·新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于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9月3日,在“面向2030年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展望”为主题的电动化分论坛期间,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EO邓承浩作了题为“打造世界一流电动车品牌,助力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演讲。
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CEO 邓承浩
在演讲中,邓承浩首先分析了行业发展情况。他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过程,反映了整个新能源市场强大的内生驱动力:
第一,需求驱动。它是一种来自用户端的需求驱动,深蓝汽车的一项数据显示,深蓝所在的细分市场人群中70%新车购买者都会关注电动车。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电车已经成为了大部分主流消费者的重要选择,所以消费需求的崛起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关键。
第二,竞争驱动。这两年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油电之争。油车和电车已经形成了两股竞争力量。二是自主与合资之争。自主与合资的占比在50%:50%附近拉锯,拉锯的背后也是一个非常激烈的竞争。三是传统汽车与造车新势力的竞争。规模赛和淘汰赛相互交织,交织的背后会使产品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第三,技术驱动。从汽车产业来看,这轮技术进步非常显著,产业技术深度融合,创新的边界实际上比较模糊,在融合的过程中创新,最后促使智能电动化赛道出现很多新的用户体验。
基于以上分析,邓承浩认为,在新能源赛道快速成长,面临几大机遇和挑战。
在机遇方面,第一个是新技术路线的长期共存。近两年整个PHEV和REEV的增速非常快,这两者的增速实际上拉动了这轮新能源的快速增长,是主力军。从长期来说PHEV和REV整体会非常明显地拉动新能源行业发展。第二个是中端的主流市场,以前大家说中间小两头大,实际上已经扭转过来,预判到2023年整个中端市场增速规模会更大。第三个是海外市场,预测未来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仍会快速增加,所以海外是一个很大的蓝海市场。这些都是新能源行业下一轮快速增长的新引擎。
在挑战方面,第一个是电动化转型的挑战,在电池技术里面大家很关心下一代的电池是什么样,实际上在消费侧,大家关注电池的技术是关乎电池的效率、关乎安全、成本等。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是否是未来长期的技术路线仍不清晰,所以电池能否快速迎来新一轮的技术突破存在极强的不确定性。第二个是现在智能驾驶和电动化的深度融合已成为趋势,但智能驾驶还存在一些制约,其规模化普及仍面临很多的挑战,可能会削减新一轮增长的动力。
随后,邓承浩分享了深蓝汽车的实践。他表示,深蓝汽车2022年成立以来,立足于解决电动化和智能化的痛点,以电动平权和智能平权促进全场景智慧出行。目前的产品有SL03和S7两款,但是从明年开始会迎来一个产品大年,后续会快速推出4款产品,整个构成6款产品线。未来的目标是5年内产销突破100万辆,当然也包括全球化布局。长期的目标是希望实现150万辆的规模,能够支撑整个长安汽车的电动化转型。
电动平权方面深蓝汽车将围绕“超级增程”和“超级快充”,在增程方面差异化打造超级增程的技术,在纯电领域通过超级快充的技术实现用户全场景出行体验。
超级增程基于“原力电动”以及“不起火电池”两大技术支撑保证增程技术快速发展,目前深蓝产品的销量里面增程占据了主要份额。
超级快充围绕着纯电打造超快补能的技术尖点,现在已全面普及2.2C,正在研发4C,并在探索6C。这里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为此深蓝汽车做了很多调研。其实在整个基础设施里面目前能够适应最多的仍然是2.2C,现在谈论4C、5C、6C,是企业端自己在建设快充网络,但行业的发展有行业的分工,主机厂跑去建充电桩从行业长期发展来说是不太现实的。“所以从长期来说我们希望在整个基础设施上能够快速实现从2.2C向4C普及,我预测2025年中国将会出现很多4C的产品。”邓承浩表示。
智能平权方面深蓝汽车将围绕智能驾驶展开,推动智能驾驶的普及。所谓智能驾驶的普及就是在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性突破,能够让普通消费者享受到高阶智驾带来的更安全的驾驶体验。预计今年将发布深蓝智能相关的战略规划,在智能座舱上打造深蓝数字进化体。
营销方面深蓝汽车做出了很多创新和变革,通过千家万点的规划、“服务+”的承诺以及全球创作者的招募计划,深蓝汽车构建了以用户为核心的服务生态网络,成为了一个与用户共同成长,与用户共生共融的品牌。
在演讲中,邓承浩提出了发展目标与展望,“目前我们希望通过深蓝S7和深蓝SL03两款产品让深蓝汽车稳定站上月销1万5到2万台的规模,明年再通过一系列产品的推出站上3万、4万乃至5万的产品规模,一步一个脚印实现深蓝汽车高质量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