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骨转移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误诊、漏诊”。近日,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大科主任张海波教授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恶性肿瘤骨转移会给患者带来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一系列骨相关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一定要重视早诊早治、规范治疗,减少和延缓骨相关事件发生,提升生存获益。
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大科主任张海波教授
五旬患者肿瘤骨转移 被误诊为肩周炎
50岁的林先生感觉肩关节疼痛,在当地一家医院就诊,被医生诊断为肩周炎,对他进行了按摩等治疗。治疗半年后,林先生竟然骨折了。之后,林先生辗转来到广东省中医院就诊,在医院进一步检查发现,他实际上已经患上肺癌,肩关节疼痛并不是肩周炎,而是因为肺癌骨转移。
骨转移已经成为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平均每5个患者中就会有1个发生骨转移。张海波教授指出,随着越来越多有效治疗手段临床应用,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进一步延长,骨转移风险也随之增加,骨转移患者数量越来越多。
“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后,骨骼会被癌细胞损伤、侵蚀,出现骨质流失,骨骼变得脆弱,由此伴随而来的,还有一系列骨相关事件的发生(SREs)。”张海波教授介绍,骨相关事件包括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骨放疗和骨手术,给患者带来骨折后恢复期长、活动障碍、影响原发病诊治等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由于恶性肿瘤骨转移通常是“悄悄”进行的,早期转移灶少、小,症状不多、或没有,很容易误诊、漏诊。张海波教授表示,比如很多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入院就诊时的临床主诉是非特征性的,导致初始就诊科室并不对口,在这个过程中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延误。
及早发现规范治疗 减少骨相关事件
张海波教授提醒,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要重视骨转移的早诊早治,特别是易高发转移性骨肿瘤的患者,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肿瘤的患者。
一旦确诊恶性肿瘤骨转移,是否意味着“无药可救”了?张海波教授表示,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首先骨转移毕竟是非内脏转移,它和肝转移、脑转移不同,不会立即对患者生命造成影响,患者看上去还是跟正常人一样”,近年来,抗肿瘤领域发展日新月异,在治疗手段上,不仅可以通过抗肿瘤治疗干预骨转移,还可以通过骨改良药物治疗骨转移,一些肿瘤治疗已经进入“慢病”时代。
张海波教授指出,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过程中,除了要控制原发肿瘤,还要对骨转移进行有效控制,骨改良药物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遏制骨转移的发展。骨改良药物RANKL 抑制剂地舒单抗120mg 注射液的骨转移相关适应症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并于今年开始落地执行,这也可以大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体现了国家对提升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关注。
“和传统的双膦酸盐类药物相比,地舒单抗可以更好地减少和延缓骨相关事件发生,并且用皮下注射替代了静脉注射,这对骨转移患者坚持长期、规律地用药,提升依从性是很大帮助,对临床诊疗也是很大助益。”
一旦确诊骨转移 建议多学科联合诊疗
近年来,各大指南、专家共识对恶性肿瘤骨转移已经提供了规范诊疗的依据,在实体瘤骨转移的诊疗中,一旦确诊,建议多学科联合诊疗(MDT)。
治疗肿瘤骨转移,除了传统的放疗和化疗以外,现在还有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生物学治疗等。随着外科发展突飞猛进,转移性骨肿瘤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现在国内已经可以开展很多在国际上领先的手术方法,可以为患者制定非常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肿瘤骨转移是非常复杂的疾病,涉及肿瘤内科、呼吸科、骨科、放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等多个学科。”张海波教授介绍,目前,其所在的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积极为骨转移患者开展MDT诊疗,为患者制定精准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让更多的肿瘤骨转移患者实现早发现、早治疗,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