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个近视孩子有四个戴着这种特制眼镜 爆火的“离焦镜”是“近视克星”吗?
“班上不少孩子都戴上了!这到底是啥东西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视光中心,11岁男孩子恒的妈妈卫女士很着急。原来,卫女士打听的是一种叫作“离焦镜”的框架眼镜。随着儿童青少年近视数量的逐渐增多,在延缓近视发展方式中,近段时间近视离焦镜片被提及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各种品牌的离焦镜如雨后春笋般上市。
可究竟什么是近视离焦?近视离焦镜片真的是控制近视发展的“神器”吗?
OK镜“失宠”,离焦镜“上位”?
离焦片有多火?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视光中心副主任陈楠颇有感触。“我们在某小学做近视防控筛查的时候,一个班级里十个近视的孩子有四五个都戴着近视离焦眼镜。”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后发现,“离焦眼镜”走入大众视野没几年时间,但受到了大批家长的关注。
何为离焦片?在医院的配镜中心,记者找到了离焦片的身影。不难发现,镜片只有中间可以通透地看清楚,周围一圈“小点点”,好似雾蒙蒙的一层膜。
为什么离焦片被追捧,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陈楠看来,这首先要弄清近视的原因以及离焦的原理。“我们眼睛看东西时,光线需聚焦在视网膜上才能看得清楚。”陈楠称,传统的单焦点镜片也叫单光镜片,顾名思义只有一个光度。通过镜片看到的物体可以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虽然中间可以看得很清楚了,但通过镜片的周边看物体却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我们称为周边远视性离焦。当眼球存在周边远视性离焦时,眼部调控机制会误认为眼睛处于远视状态,进而通过巩膜重塑等生物过程促使眼轴(眼镜前后径的长度)被动延长。这一过程并非眼球“主动为看清物体而调节”,而是周边离焦信号刺激眼轴生长的生理反应。随着眼轴持续增长,中心焦点逐渐从视网膜前方向更前方偏移,导致近视度数不断加深。
而常见的近视离焦镜片通过特殊设计,在镜片中心区域保留清晰矫正度数,确保看正前方物体清晰;而在周边区域增加一定的正光度,类似“小凸透镜”。
这样一来,一方面保证中心视力清晰,中心区域的度数精准矫正近视,让外界光线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保证看远处清晰;另一方面周边形成“近视离焦”,周边区域的正光度使进入眼睛的光线在视网膜前方聚焦。这种“近视离焦信号”会通过眼球的生物调控机制,减少眼轴被拉长的驱动力,让眼球不再因周边远视性离焦而持续增长,从而延缓近视度数加深。
价格不低、争议不少
“离焦片”≠治愈近视
记者发现,网络上对离焦片争议也不少。有人质疑“价格比普通眼镜贵好几倍,是不是智商税”,有人吐槽“戴了离焦镜片,孩子度数还是涨得快”,还有家长表示“戴了3个月后散光度数上涨,不敢再戴”。
离焦片究竟有没有用?陈楠认为,规范验配的近视离焦镜片,通过医学验光(包括散瞳验光)确定度数并正确佩戴,对符合适应症的儿童青少年,通常6~18岁、近视度数增长较快的人群,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眼轴增长和度数加深近视发展。
但是如果将其奉为“近视克星”“近视神器”就大可不必。因为真性近视是无法逆转的。专家指出,验配离焦镜片前需确认几项关键条件:首先,孩子眼位应基本正常(无明显斜视),否则镜片周边的近视离焦信号可能无法作用于视网膜,影响控制近视效果;其次,需精准测量瞳距、瞳高,确保镜片光学中心与瞳孔对齐,避免中心矫正区偏移导致视物异常;此外,还需检查视功能(如调节功能),严重异常可能引发佩戴后视物不适。
陈楠提醒,离焦镜片通过中心清晰矫正、周边制造近视离焦信号延缓近视,仅在眼位、瞳孔参数和视功能符合条件时,才能有效发挥“中心看清晰、周边控增长”的作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面上离焦镜鱼龙混杂,品牌众多,价格也有不小的悬殊,网店上可能不到两千元就可以买到,但是在正规医院或眼镜店需要三四千元。陈楠指出,如果选择离焦片,一定要区分配镜的工艺,并配合适合的镜框。
陈楠告诉记者,门诊中也有不少家长是在孩子佩戴一段时间后对于“散光度数上涨”产生质疑,在她看来,如果正确佩戴且保持健康的用眼习惯,其实散光的增长是可控的。“有一些孩子喜欢斜着眼看或喜欢揉眼睛,都有可能增加对角膜的压力,产生散光增加的情况,但这不是不规则的散光,一般不会产生病理的改变。”
专家坦言,对于本身年龄大(超过14岁)、度数不是很高且眼轴基本正常的孩子,佩戴普通眼镜就可以看清楚,没有必要非戴这么贵的眼镜。(记者 吕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