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连财经学院主办,全国财经类高校课程思政联盟、新华网提供支持的“立德树人,数智赋能”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10月13日在大连成功举办。会议旨在深⼊探讨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借助数字技术为财经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注⼊强大动力,通过各⽅的积极交流与经验分享,为财经类高校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贡献智慧和⼒量。
培训内容分享前沿动态、共谋数字化创新发展,聚焦“人工智能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与挑战”“本科教育教学评估背曼下的课程思政建设”“‘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课程思政与学科专业融合的新模式”“数字时代的教师素养及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旨在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以数字化赋能财经类⾼校改革创新。共有来自60余所高校、共计600余位教师参加培训。会议由大连财经学院教务处处长韩颖主持。
全国财经类高校课程思政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杨熙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研讨会是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深入贯彻,也是对财经类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再次提升。杨秘书长分享了联盟在课程思政领域的积极探索,包括建立泛在思政空间、推动思政课与专业课及日常思政的深度融合。还重点介绍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课程思政数智化转型方面的前沿尝试,如利用AI语言分析大模型、国际化数据监测工具以及开发虚拟仿真和产业融合场景等。最后,杨秘书长诚挚邀请更多财经高校加入联盟,共同探索课程思政与财经教育融合的新路径,携手绘制财经类高等教育的美好未来。
新华网教育事业中心总经理孟源在致辞中表示,新华网对承办单位大连财经学院及支持单位全国财经类高校课程思政联盟的全力支持和配合表示衷心感谢。教育强国建设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新华网作为中央重点门户网站,倾力打造的思政教育教学综合服务平台新华思政,致力于为全国教师提供思政教育资源和服务,积极推广课程思政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相信,本次研讨会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大连财经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马强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研讨旨在深入探讨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共同展望思政育人的发展前景。他首先对各位领导、专家、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大连财经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效。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研讨会期望共同探索新时代“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的实践路径,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以更好地服务于全面育人的目标。最后,学院诚挚感谢各位的指导交流,并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武汉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常务副主任陈训威以《人工智能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与挑战》为主题作报告,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正日益广泛,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机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课程思政内容的精准推送和个性化学习,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伦理、数据安全等挑战。应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同时加强相关法规建设,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与合规。
东北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刘凌冰教授以《本科教育教学评估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建设》为主题作报告,报告指出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需紧密结合评估指标体系,确保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培养过程等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学校应完善教师培训与发展体系,特别是加强课程思政与数字素养培训,同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应对评估中常见的理念、师资、设施等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何召鹏以《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为主题作报告,表示课程思政应坚持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通过理论联系做人做事的道理、社会主义实际及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体性,重视课堂内外协同,打造全方位、多元化的育人体系。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王颖以《课程思政与学科专业融合的新模式》为主题作报告,提出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专业学科融合是立德树人的核心策略。课程思政建设需立足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素养,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统一。同时,还强调了课程资源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以促进优质思政资源共享。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洱岽以《数字时代的教师素养及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为主题作报告,围绕数字化教学改革,分享了课程思政的深刻理解和专业课融合经验。他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和课程思政融合的重要性,并指出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新时代动因。从“学”与“教”两个视角,辩证分析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性思考,提出了“道术相济”的建设路径和“一核三维”的立体化学习范式,为新时代课程思政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建议,助力培养数字化人才。
本次“立德树人,数智赋能”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圆满结束。通过此次研讨,各方明确了以数智赋能为核心的发展路径,将共同探索财经教育的新形态,努力培养更多具备财经专业素养和思政情怀的优秀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