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日电(赵海军)“我宣布,‘通信使命-2024’国家应急通信抗震救灾演练现在开始。”随着演练指挥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一声令下,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中国卫通、中国广电等参练队员迅速奔赴指定岗位,以“实战练兵保畅通、合作创新促发展”为主题的2024年最大规模多方联动全要素应急通信演练拉开帷幕。
图为演练现场
指挥有序 协同有力
11月30日14:00,成都淮州机场。
演练模拟四川金堂县发生强烈地震,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迅速启动抗震救灾应急响应,成立应急通信前方指挥部(以下简称:前指),搭建指挥平台,组织各方力量开展抗震救灾。
记者看到,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前指组织电信企业迅速搭建指挥通信网络,实现与部、省指挥中心联动,报告通信受损情况和抢修进度,调度省内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开展应急通信保障工作。
根据受灾数据汇总情况,前指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支援申请,请求协调卫星资源、飞行空域,调派大中型应急通信无人机、应急通信车、便携卫星装备等支援四川。
“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参练队员嘹亮的口号声响彻淮州机场。
主办方领导介绍说,本次演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聚焦极端地震灾害场景,重点开展应急通信抢通、保通、畅通,重点体现部省合作、部门协同、指挥调度、创新应用,切实提升国家应急通信保障应对处置整体效能。
天地一体 容灾抗毁
断路、断电、断网,当灾区出现“三断”极端情况,前指如何决策?
图为“双尾蝎”大型固定翼无人机
“双尾蝎”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大型无人直升机、中型复合翼无人机相继升空,前往不同的受灾区域,建立空中通信“生命线”,打通“通信孤岛”,紧急恢复受灾区域公众通信。
演练现场,诸多应急通信“黑科技”让观摩嘉宾们叹为观止。
旋翼无人机将预置的天通卫星电话和卫星便携站送达受灾区域,保障当地对外联络使用;小型卫星通信车、高通量一体化平板基站恢复公网覆盖,实现前后方音视频互联互通;应急通信电子狗进入坍塌区域,回传现场图像,为救援队伍提供通信辅助支援保障。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冲锋舟将应急通信保障人员和抢修物资快速送达重灾区。据介绍,无人操作自动卫星便携站是首次参加实训演练,可无人操作,自动打开,完成对星、入网,为重点区域提供通信网络服务。
据统计,演练实战化、场景化设置了“指挥调度、空中保障、现场抢通、灾区服务”等4大类别16个科目,出动参练人员360人、应急车辆80台、载人直升机1架、大中小型应急通信无人机24架、各类应急通信装备200余台套,综合应用手机直连卫星、北斗短报文、多种形态无人机等新技术新装备,全要素全流程全环节开展演练。
强化能力 筑牢根基
强化应急响应能力,加强应急力量建设,筑牢应急通信生命线、指挥线、保障线,是组织“通信使命-2024”国家应急通信抗震救灾演练的初衷。
为期一小时的演练结束后,张云明在点评时指出,要以本次演练为契机,聚焦重点任务,切实增强极端条件托底保障能力、天地一体网络保障能力、创新实用装备保障能力、专业队伍实战保障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国家应急通信规划,推动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全国一盘棋”应急通信体系基本形成,圆满完成各项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通信保障任务。截至11月底,今年全国信息通信行业累计出动应急通信保障人员137.14万人次、车辆44.31万台次,抢修恢复基站14.28万站次,用实际行动构筑起应急通信坚强堡垒。
作为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通信是提升应急防灾减灾救灾效能、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急通信无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