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研赋能 智汇恩泽”第二期麻醉学高质量科研培训班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举办。本期培训班由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承办,围绕临床科研主题,29位专家学者通过“科研专题授课”与“临床研究项目一对一辅导”与来自全国各地的79位学员现场互动。全国100多家医院麻醉科组织科室同步线上互动学习,会议直播收看观众6.3万人,现场和线上学术氛围浓厚。本次培训班还设置了研究型病房和生物样本库参观,通过实地走访与受训,学员们受益匪浅。
培训班开班合影
培训班开幕式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向阳教授和中日友好医院赵晶教授主持。开幕式上首先由本次科研培训班主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王天龙教授致辞。他表示,希望通过培训帮助更多麻醉医生提高临床科研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的麻醉科研人才,孵化更多高价值的临床科研成果,助力推动我国麻醉学科快速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天龙教授开幕致辞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杨轶也在开幕致辞中表达了对该研究项目的肯定,表示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公益培训及科研资助加快推动我国麻醉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白求恩基金会杨轶女士开幕致辞
活动首日上午第一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米卫东教授作《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综合技术方案》讲座,从项目申请实施概况,中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数据库平台建设,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评估/预警模型、并发症防治研究、并发症综合干预技术体系、并发症麻醉管理专家共识以及项目管理和成果统计等方面介绍了他负责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他强调,科研重大项目的管理要严格按照申请指南要求,其过程和标准化对于得到好的研究结果非常重要。
米卫东教授进行题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综合技术方案》的讲座
活动首日举办了多场学术讲座,分别由王天龙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吴安石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古岩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申乐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肖玮教授等多位行业专家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陈向东教授作题为《麻醉医生围术期创新转化应用研究思考》的线上讲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韩如泉教授以《如何从临床工作中选题开展研究》为题分享了临床研究的全过程与实际科研案例的临床观察与思考;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顾小萍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彭晓霞教授分别做《睡眠障碍与老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双向关系》和《麻醉多中心临床试验实施要点》讲座;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路志红教授带来题为《临床研究中的伦理议题》的线上讲座;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淳秀教授以《应用方法学工具服务临床研究的规范设计与报告》为题,介绍了各类临床研究问题的主要研究设计类型与实操案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东信教授作《析因设计随机对照研究》讲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云教授带来题为《区域麻醉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的范式和重要关注点》的讲座;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王锷教授作《睡眠障碍与脑心轴研究》线上讲座,分别就睡眠障碍的多维概念、睡眠干预与心血管疾病,睡眠-心血管相互影响机制和睡眠-脑心轴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就新的干预策略进行了分享与讨论。中华医学杂志吕相征教授的《医学科技论文常见问题剖析及解决方案》讲座为各位医学专业者提供了论文撰写与投稿方面的技巧分享。
首日活动以肖玮教授《精准多模式镇痛:从单中心研究到多中心研究的质控管理》讲座为结尾,分别从ERAS理念下围术期镇痛管理理念变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精准多模式镇痛单中心实践和多中心研究的质控管理三个方面依次进行了介绍。
首日总结环节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徐铭军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倪诚教授主持,王天龙教授作会议总结。
活动第二天进行了临床研究Workshop一对一辅导环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梅伟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裴丽坚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彭宇明教授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磊教授、范隆教授、封光教授分成两组,分别对13家单位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进行一对一精心辅导,并耐心解答现场学员在科研工作中遇到困惑。通过Workshop一对一辅导,让学员掌握所学的科研培训理论知识,使其科研水平提升。
学员们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依次参观了生物样本库、缺血预适应研究性病房、I期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型病房与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手术室,通过实地走访了解了生物样本的存放流程与存放条件,学习了卒中病人来院后的绿色通道流程与信息化、科学化的系统设计,观摩了I期药物临床试验病房的试验流程和管理规范,并参观了曾获中国质量奖的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手术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肖玮教授带领学员们参观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手术室
学会做科研是一名临床医生必不可少的技能,好的科研项目不仅可以推动知识创新与社会发展,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自我锻炼,更是为患者、民生带来的福音福祉。优秀的科研项目还有助于促进诊疗的规范化,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科研源于临床,再回归临床,最终改变临床实践,改善患者预后。”活动最后,王天龙教授对培训班的课程和实践学习进行了总结,强调临床医生应学会在临床中发现新问题,并通过科学试验解决问题,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同时,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效果,也期待通过该培训,推广规范的科研设计与实施方法,助力麻醉学科研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