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季的到来,空气中的粉尘、花粉等过敏原逐渐增多,温差变化也日益显著,过敏性鼻炎(AR)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过敏性鼻炎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可能对其全身健康状态构成威胁。为了深入了解过敏性鼻炎的防治现状、最新治疗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在日前举行的“守护健康 起始强控”——中重度AR起始强控治疗理念发布会上,记者采访了多位耳鼻咽喉科专家,共同探讨这一全球性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
过敏性鼻炎高发,专家呼吁综合防治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过敏已被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六大慢性疾病之一,全球范围内约有30%至40%的人口曾经或正在遭受过敏性疾病的困扰。其中,过敏性鼻炎以其高发病率和广泛的影响范围,成为公众健康的重要威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陈鸣教授指出,尽管近年来耳鼻咽喉科疾病的科普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公众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仍然不足。很多人将过敏性鼻炎视为“小病”,忽视了其对全身健康状态的影响。“过敏性鼻炎不仅影响鼻腔健康,还与全身营养状态、免疫状态及精神状态密切相关。”陈鸣强调,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许多患者未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加剧了病情的恶化。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陈鸣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陆美萍教授补充道,秋季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由于气候干燥、温差变化大,空气中的粉尘、花粉等过敏原增多,容易诱发或加重过敏性鼻炎症状。因此,加强过敏性鼻炎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陆美萍
在治疗方面,近年来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和完善。陆美萍教授详细介绍了药物治疗的新突破。她提到,鼻用抗组胺药物和鼻用激素复合制剂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便捷和有效的治疗方案。“这种复合制剂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还显著改善了症状控制效果。”她表示,通过将抗组胺药和鼻用激素混合在同一制剂中,患者可以更方便地使用药物,从而更好地控制症状。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叶菁
然而,对于中重度AR患者而言,单纯的药物治疗往往难以满足其治疗需求。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叶菁教授指出,尽管有药物治疗、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和生物制剂等多种治疗手段可供选择,但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仍未得到充分满足。“在药物治疗方面,患者往往对药物选择和使用规则感到困惑;在特异性免疫治疗方面,疗程长、费用高、患者接受度低等问题亟待解决;而生物制剂则因价格昂贵且尚未获批用于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应用而受到限制。”她强调,针对中重度AR患者的治疗需要更加综合和个性化的方案。
科技与政策双轮驱动,过敏性鼻炎防治未来可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邢志敏
针对中重度AR患者的治疗需求,“起始强控”这一新的治疗理念应运而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邢志敏教授解释道:“‘起始强控’强调在疾病早期进行强有力的干预,以迅速控制症状,减轻患者痛苦。这一理念对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过敏性疾病高发期如秋季,通过‘起始强控’理念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的发展。”
陈鸣教授表示,“起始强控”不仅体现了对疾病早期干预的重要性,还强调了治疗过程中的强力措施对于控制疾病进展具有关键作用。他进一步指出,通过“起始强控”理念的应用,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过敏性鼻炎等慢性疾病的进程,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此外,在过敏性鼻炎的综合防治体系中,脱敏中心扮演着重要角色。陆美萍教授指出,脱敏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精准检测过敏原,并为个性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四位一体治疗体系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患者健康教育,其中脱敏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她强调,高质量的脱敏中心建设对于推广四位一体治疗理念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脱敏中心的发展仍面临诸多瓶颈。陆美萍教授提到,当前脱敏治疗网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导致许多患者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此外脱敏治疗周期较长,部分患者难以坚持完成疗程,影响了治疗效果。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呼吁加强脱敏中心的建设和推广提高脱敏治疗的可及性和有效性。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过敏性鼻炎的防治工作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陈鸣教授对此充满信心:“科技的不断进步将为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提供更为精准和高效的解决方案。比如,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将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叶菁教授则表示:“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将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识别过敏原,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从而降低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她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也将极大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及时、更精准的治疗建议。
邢志敏教授从政策层面提出展望:“政策支持是推动过敏性鼻炎防治工作的重要保障。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相关政策出台,比如将脱敏治疗纳入医保范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或者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过敏性疾病的诊疗水平,让更多患者能够在家门口得到优质的治疗服务。”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科技赋能和政策支持将是推动过敏性鼻炎防治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两大重要驱动力。通过这两者的有机结合,过敏性鼻炎的防治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全球患者的健康生活带来更大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