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庄,文化底蕴深厚,戏曲的活化石“蓝关戏”发源于莱州和招远蚕庄,两地被称为“蓝关戏窝”;
蚕庄,自古以来有“曲城出戏曲”的优良传统,曲城先后排演过《白蛇传》、《八女颂》等经典剧目,在招远曲艺界获得很高的评价;
走进如今的蚕庄,村村文艺声声起,《姊妹易嫁》、《小姑贤》等经典片段不断传唱,广场舞、大秧歌越扭越甜,彰显了蚕庄人民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山东烟台招远市蚕庄镇高度重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在扎实推进“古城新韵 幸福蚕庄”建设工程的背景下,坚持文化“两创”,围绕诸流河、响水河两岸,打造了集歌舞、戏剧、秧歌于一体的“戏曲两河”文化品牌,依托全镇丰富的戏曲、广场舞、秧歌等文化资源,不断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围绕队伍建设,夯实“戏曲两河”文化品牌根基
近年来,蚕庄镇高度重视文化队伍建设,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的基础上,通过广泛招募,组建了一支支由戏曲爱好者、广场舞和秧歌高手组成的乡村艺术团队,这些庄户剧团、秧歌团队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表演能力,还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他们期望在秧歌、戏曲表演之中。将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技艺发扬光大。同时,蚕庄镇十分注重文艺骨干力量的培养,不断开展文艺“领头羊”、文艺骨干的培训、评选活动,为“戏曲两河”文化品牌的发展不断夯实根基。在全镇建立庄户剧团、两河秧歌队伍60余支,选拔文艺“领头羊”、文艺骨干70多名,共开展文艺骨干培训150余场,为“戏曲两河”文化品牌发展奠定深厚基础。
蚕庄镇庄户剧团在村内排练吕剧
搭建载体,广泛动员,围绕活动开展,激活乡村文化“一池水”
在招远市每年年初举办的秧歌进城活动中,蚕庄镇秧歌队身着五彩斑斓的服饰,在锣鼓声中舞动,表达着新年的喜悦与祝福;在蚕庄镇河东村戏曲大舞台上,曲艺爱好者大显身手,精彩连连,群众热情高涨,互动频繁,共同演绎着传统艺术的魅力;在蚕庄镇新时代实践文明中心,定期举办的文艺汇演活动创意无限,精彩纷呈,赢得阵阵喝彩,充分展现了蚕庄镇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养。近年来,蚕庄镇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以“戏曲两河”文化品牌为引领,创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了“村村有好戏,人人乐其中”的浓厚文化氛围。截至目前,蚕庄镇建设村文化大院,文化小剧场60余个,组织秧歌演出100余场,戏曲文化演出130余场,切实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
蚕庄镇洼子村秧歌队组织秧歌表演
注重传承,重点培育,围绕文艺展演,提高“戏曲两河”文化品牌活跃度
为了推动乡村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蚕庄镇依托诸流河与响水河流域打造戏曲文化展演点,其中在诸流河流域以路格庄、柳杭、蚕庄、前庄子、邵家、丁家、小诸流、诸流隋家等8个村为展演点,响水河流域以灵山冯家、灵山盛家、东曲城、河东王家等4个村为展演点,通过在展演点内定期开展戏曲、秧歌和广场舞的展演活动,推动各村戏曲、秧歌相互借鉴,融合发展,目前已开展各类展演活动100余场。
未来,蚕庄镇将继续深化“戏曲两河”文化品牌建设,在秧歌、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下功夫,打造出更丰富,更便捷的乡村文化演艺,为群众带来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演出。(李鹏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