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堡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宁夏“双百”扶贫攻坚计划》,为从根本上解决宁夏南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而实施的扶贫扬黄灌溉工程(“1236”工程)的主战场。1998年9月开发建设,2009年9月国务院批复设立红寺堡区,区域面积2767平方公里,辖2镇3乡1街道64个行政村8个社区,搬迁安置宁夏南部山区八县156个乡镇412个行政村移民23.5万人。
开发建设25年来,红寺堡区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吴忠市决策部署,充分发扬“宁可苦自己、绝不误移民”的创业精神,战黄沙、斗酷暑、开桑田,演绎了红寺堡版的“山海情”,建成了一个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环境优美、群众安居乐业的全国最大的易地搬迁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
回顾红寺堡的发展历程,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寺堡区弘德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寄予了当地干部群众“要完善移民搬迁扶持政策,做好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的殷切嘱托和“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的美好祝愿。红寺堡区如期摘掉省定贫困县的帽子,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并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赋予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的时代重任。
2022年红寺堡区作为宁夏唯一县区入选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激励县。“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典型做法被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高度重视重大决策部署督查落实”等工作成效明显,作为宁夏唯一县区获国务院表彰激励,并予以“免督查”。
红寺堡区全区上下以示范区创建为统揽,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增速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上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25年栉风沐雨、25载春华秋实。红寺堡从不毛之地到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到扶贫移民开发区,到朝气蓬勃的市辖区,再到创建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红寺堡易地搬迁移民安置区发展取得的成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伟大工程的生动实践,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生动诠释,是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伟大创新的生动展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红寺堡区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吴忠市决策部署,与各易地搬迁移民区携手并进、互学互鉴、共赴未来,开创易地搬迁移民安置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者:杨文福,系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委副书记、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