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会现场
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使商事法律服务需求凸显,京津冀地区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近年来,京津冀企业在贸易实践中助力我国争取规则制定话语权,国内立法机构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法律。高素质商事法律人才成为刚需,高校与培训机构强化国际商法等专业课程教学。京津冀地区商事法律服务资源丰富,但需加强区域资源协同,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京津冀拥有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自贸试验区等平台,商事法律服务机构应深化国际合作,借助国际资源助力企业“走出去”。未来,中国贸促会商事法律中心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京津冀企业及服务机构提供优质服务,推动国际经贸事业蓬勃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生态、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经贸往来筑牢根基,拓展知识产权合作空间。京津冀是内外循环重要结联点,三地产业协同外贸联动,构建起全球经贸生态。知识产权作为“创新密码”与“权益护盾”,在促进经贸发展、保护企业创新成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世界经贸格局深度调整,京津冀应攥紧协同发展“接力棒”,共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联合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行动,携手拓展国际经贸“朋友圈”。北京市发改委将进一步强化协同联动机制,确保三地目标一致、步伐协同,共同推动京津冀经贸繁荣与知识产权利益共享。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推动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京津冀在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包括举办高层论坛、签署合作会商议定书、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希望此次大会能进一步凝聚共识,推动京津冀地区知识产权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与中国政府开展了宣传活动、打击侵权产品等事项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对企业在海外顺利开展业务非常重要,并肯定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的进展。期待与会各方能进一步探讨交流,加深对知识产权的理解,并提到中美欧日韩知识产权五局合作局长会议将在天津举行,有望推动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合作。
京津冀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发布《促进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交流会上,京津冀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发布了《促进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了未来三年京津冀地区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和目标,旨在通过加强区域知识产权合作,优化知识产权资源配置,提升京津冀地区整体知识产权水平,为区域经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签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战略合作协议
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还分别与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品牌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精特新创新生态专业委员会签署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开展宣传教育、提升服务能力四方面,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整合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助力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嘉宾围绕知识产权与经贸发展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积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现场气氛活跃,嘉宾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交流会,不仅加深了对知识产权与经贸发展前沿动态的了解,还结识了众多业内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拓展了合作渠道。大家一致认为,京津冀地区应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合作,共同打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生态,推动区域经贸高质量发展。
本次京津冀国际经贸与知识产权合作发展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为京津冀地区的政府、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各方在知识产权与经贸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未来,京津冀地区将继续携手共进,以知识产权协同发展为引领,推动区域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